《情感的光泽:初中读写一体学本》是凝聚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集体智慧的力作。针对初中写作教学中显现出的伪情化、说教化、模式化等问题,学校的语文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发语文写作资源,突出读写一体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命和生态,关注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以情动人,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同时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于1916年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工筹款创办的培元女子小学。“培元”源于孙中山先生“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一语。1944年定名为培元学校。1952年与蓝靛厂中学班合并,由北京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成为海淀区**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近3000名中外学生,在职教职工近300名。现为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学校早在1989年和1998年,就分别成立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金帆广播少年民族乐团”、“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分院。曾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评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手球、垒球、定向越野、健美操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重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实验学校”。2008年,学校在八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学校“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掌握1-2门特长,并具有国际眼光的育人目标。近年来,学校致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开展各种心理活动。接待学生、家长的个体心理咨询。多次接待国内外团体的参观交流,承办重量、市级、区级会议和大型活动。2012 年10 月学校成为北京市重量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2012年12 月,由学校牵头、余晓灵校长担任首任理事长的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心理专委会正式成立。
目录
第一章父爱如山……………………………………………………………………………………1
第一节导语………………………………………………………………………………………1
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2
第三节知识补充…………………………………………………………………………………12
第四节能力训练…………………………………………………………………………………14
第五节超级链接…………………………………………………………………………………21
第二章母爱如水…………………………………………………………………………………24
第一节导语………………………………………………………………………………………24
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25
第三节知识补充…………………………………………………………………………………36
第四节能力训练…………………………………………………………………………………44
第五节超级链接…………………………………………………………………………………47
第三章手足情深…………………………………………………………………………………51
第一节导语………………………………………………………………………………………51
第二节选文与阅读写作的思考…………………………………………………………………52
第三节知识补充:………………………………………………………………………………60
第四节能力训练…………………………………………………………………………………63
第五节超级链接:………………………………………………………………………………65
第四章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情)……………………………………………………………71
第一节导语………………………………………………………………………………………71
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71
第三节知识补充…………………………………………………………………………………83
第四节能力训练…………………………………………………………………………………86
第五节超级链接…………………………………………………………………………………88
第五章啊!友情…………………………………………………………………………………98
第一节导语………………………………………………………………………………………98
第二节选文与阅读写作思考……………………………………………………………………99
第三节知识补充………………………………………………………………………………109
第四节能力训练………………………………………………………………………………112
第五节超级链接………………………………………………………………………………116
第六章人与自然未了情…………………………………………………………………………120
第一节导语……………………………………………………………………………………120
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121
第三节知识补充………………………………………………………………………………134
第四节能力训练………………………………………………………………………………136
第五节超级链接………………………………………………………………………………137
第七章我的情我的爱…………………………………………………………………………143
第一节导语……………………………………………………………………………………143
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144
第三节知识补充………………………………………………………………………………161
第四节能力训练………………………………………………………………………………164
第五节超级链接………………………………………………………………………………175
附录:各章参考答案………………………………………………………………………………176
第一章参考答案………………………………………………………………………………176
第二章参考答案………………………………………………………………………………179
第三章参考答案………………………………………………………………………………187
第四章参考答案………………………………………………………………………………195
第五章参考答案………………………………………………………………………………203
第六章参考答案………………………………………………………………………………206
第七章参考答案………………………………………………………………………………216
《情感的光泽:初中读写一体学本》: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境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与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学校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