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在17世纪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破,给英国伟大的实证主义传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传统接受关于世界的常识,并断定所有我们通过感觉而知晓的皆可成为观念。在比尔·梅布林精彩插画的帮助下,戴夫·罗宾逊勾勒了洛克、贝克莱、休谟、J.S.密尔、伯特兰·罗素和最后一位英国经
马克思主义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是相互支撑,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的科学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全部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开关。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
传统民俗学追寻故事的*初原型和地理历史分布;当代民俗学发生了转型,主要是将民俗重新概念化,着重探索民俗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本书在这一方向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信仰故事学的研究分支。作者指出,信仰故事是历史上存续至今的民俗现象,它始终活跃,但也未曾独立;它始终与口头、文献在对话的关系中共存,但还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加
本书是作者积近十年从事生命意义理论研究以及汇聚生命教育实践成果而撰写的学术专著。通过横断研究与追踪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关键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青年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证实了生命教育对提升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作用,为系统且有效地
传统的哲学概论,往往以某种(如西方)哲学史为主线,或以某一体系(学说)为主线来讲述。本书一改此种惯例,本着“依史立论,以论辨史,史论结合”原则,从区分“学科”与“学说”入手,首先将哲学作为人类共有的一个思想文化平台(学科)来加以考察,阐明其公共性的本质和特征;然后对现实中各大体系(学说)源流的简要考察,进一步展现哲学所
欧洲知名学者努乔·奥尔迪内在本书中旁征博引近四十位大师的名言,加上个人铿锵有力的见解,引领我们重新思索「无用的实用性」及「实用的无用性」。他指出,人类对于物欲的执迷,以及对务实的盲目追求无法带来任何真正的知识或精神的质变,会导致人类知性能力的衰退。在书末收录了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
爱德华·汤普森(19241993)是英语世界有史以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之一。他的著作既被人文学者也被社会科学家广泛征引,是当代罕见的具有跨学科影响力的思想大师,而这种影响力归根结底源于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本书穿越汤普森的具体历史叙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本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组编,分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实问题研究文本学问题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栏目,收录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生代学者的*成果。本辑既有对基础理论及其研
本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众多知名学者,如丰子义、杨学功、汪信砚、吴晓鹏、孙伟平、鉴传今等,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每年度所发表成果(包括图书、期刊等)进行评论,并刊发相关书评等,有助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形成一个新的平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开设专栏,围绕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就意图与阐释问题组织开展学术讨论,得到5个国家、21位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本书呈现的就是该专栏刊发文章之合集。将已刊发文章汇编成册公开出版,既是为了相对集中地呈现一个时段学术讨论的总体镜像,也是为了对一个时段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