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深化、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概括性的观点。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就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中。因此,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名著为主导,同时精选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俄国与苏联马克思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为基础,以哲学的方式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据,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求,建构一种新的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
本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冯契和李达在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上的贡献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首先,本书阐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内在逻辑、三个发展阶段、11位代表性人物,阐发了冯契和李达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具体表现、主要特点、深
本书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释。
话语方式乃思维之方式,概念范畴乃话语之根本。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的一种追问,就是对马克思哲学“说什么”“如何说”“怎么说”“说给谁”“为何说”的一种求解,就是从话语分析视角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种探究。“返本”是为了更好的“开新”,“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寻根”是为了更好的“
本书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演变史上的一种特殊哲学形态来看待。本书先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脉络来说明它的形态性质和主要特点;接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特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刻画,从而加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并在这种比较中说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态特征;之后对西方马克
本书力求主要从经典文本的系统对照阅读理解出发来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完整内涵和深刻逻辑,结合实际分析学习把握运用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基本观点、实践要求,进而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对马克思哲学的阐析提炼,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特质和内容进行新思考,是把握运用当
本书收录首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重要与会学者的发言。内容分四个部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何以可能”这一核心论题的讨论,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1年获得我社优秀集刊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的事例,进行流畅阐述。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和哲学与生活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开通俗哲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