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山西境内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龙山时期至汉代的青铜器, 共23卷, 是首次对山西出土青铜器进行全面整理、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分别用实物照片、拓片、线图、文字等方式具体呈现青铜器的详细信息, 融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观赏性于一体, 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洪洞南秦卷》为洪洞南秦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图录, 用实物照片、拓片、线图、文字等方式多角度展示青铜器, 是目前系统研究洪洞南秦墓地青铜器的集大成之作。
听闻山西要组织出版一套规模较大的出土青铜器图录,心里非常高兴。山西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名列前茅。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一套能反映山西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图书,是很必要的一件事情。
山西地区发现的早期铜器,目前有六件,集中出自陶寺遗址。其中的一件红铜铃,在铸造技术上开后代复合陶范铸造之先河;另外还有一件铜齿轮器,出土时与玉环配套,和石峁遗址墓葬中发现的情形相似。此外,两遗址还有一组相似的陶器,这些都反映了两地密切的文化交流。近年,在石峁遗址对面的碧村遗址也发现了小铜器。上述遗址的年代整体较河西走廊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年代还要早。以往学界在讨论早期铜器起源和发展时,多注意河西走廊对中原及北方地区的影响,陶寺和石峁遗址透露的綫索,暗示出与北亚草原的联系。
晋南地区因有盐池和中条山铜矿带,从二里头文化开始,中央王朝就对晋南地区开始管控。这一阶段出土的铜器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县辕村遗址曾采集到一件铜爵,具有束腰、鋈上镂空、通体光素等典型二里头文化特征。考虑到辕村遗址周邻有著名的东下冯遗址、中条山铜矿带,辕村遗址出土铜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此外,东下冯遗址出土的石范,千斤耙遗址和西昊壁遣址出土的石锤、石臼等采矿工具,反映了当时流程复杂的铜器生产加工业,反映出夏代中条山地区在中原冶铜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晋中地区的榆次源涡遗址也曾发现炼渣,经核查,源涡具有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阶段的遗存,早年所见的炼渣很可能也是二里头文化阶段的遗物。
早商文化时期,晋南出现了两处城址——夏县东下冯和垣曲商城,前者邻近盐池,发现成排的圆形坑,经检测,这些遗迹可能是储盐的仓糜;后者西侧城垣建有夹墙,防御功能突出。这一阶段,铜器出土地点增多,在平陆前庄发现一组铜器,其中的一件方鼎、两件圆鼎,个体硕大,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与郑州商城的同类型器相近,反映了商王朝与晋南的紧密联系。垣曲商城发现的铜器墓出土了鼎、斝、爵等器,吕梁山脉南端的隰县庞村出土了鼎和斝等,晋东南的长子县北高庙等地出土的鼎、瓯、罍、斝、爵等器物,都具有典型的殷墟一期特征。晋东南地区的铜器传播路綫可能是沿太行山北上的,在山西北部的忻州连寺沟也发现铜器。此外,忻州其他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具有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的陶鬲,这种陶鬲在朱开沟也有发现,可见这一时期南北交流之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