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第2版)
定 价:33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崔鸿 编
- 出版时间:2013/5/1
- ISBN:9787301224342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3.912
- 页码:26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21世纪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第2版)》以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以“怎样做一名21世纪的新型生物教师”和“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为目标,按照“理论探讨-实践-拓展”的思路构建全书的体系和框架,有助于学习者深刻理解与体验生物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并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们解决生物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本书首先对教学技能和微格教学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探讨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动作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技能、实验教学技能、说课与评课技能、出卷阅卷与评卷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等。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各种技能的实施,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本书对于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学科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以及生物教师的在职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1世纪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第2版)》特点: 立足于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强化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构建系统化的教师教学技能课程体系,设计并实践“练习-见习-演习-实习”的一体化训练模式,强化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策略。, 突出案例研讨。精选大量新课程教学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推行模拟课堂、微格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凸显情境性、示范性、研究性和应用性。 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吸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实践成果,体现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整合,力图实现课程观念、内容、形式与实施策略的统一。 兼顾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与在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而要提高国民的素质,造就有责任感、适应能力强且富有理性的一代新人,教师是毋庸置疑的推动者和中介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应该是一个能量场,是一个令人兴奋和充满惊奇的地方。但是,这种充满能量、令人兴奋的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的缔造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深刻而成熟的思考。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从“工匠型”向“专家型”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训练历来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师范生学习和掌握生物教学技能,是应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
本书首先对教学技能和微格教学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探讨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动作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技能、实验教学技能、说课与评课技能、出卷阅卷与评卷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等。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各种技能的实施,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每章均设置了“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术语”、“知识地图”、“案例”、“资料阅读”、“案例分析”、“活动”、“实战演练”、“学习链接”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力求使本书不仅能充分满足学生课堂学习和训练的需求,而且能使读者清楚地掌握知识的脉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我们旨在写一本学生们喜欢读、操作性强的训练教材。学生经过本书指导下的教学技能训练,能够学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关于各种生物教学技能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因此,本书的特色即在于:每个章节中都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设置大量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锻炼,让他们从活动中进行反思并得到理论的升华。
总的来说,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成为未来的教师们掌握生物教学技能的工具,进行生物教育研究的“垫脚石”,帮助他们攀登生物课程与教学的新高峰,开创自身实施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崔鸿,女,河南南阳人,1963年5月出生。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与制订核心组成员。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环境教育以及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教学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主持编写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7-9年级)(武汉出版社)、《生物课程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著作三十余本,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专题1 教学技能与微格教学
1.1 教学技能
1.2 微格教学
专题2 教学语言技能
2.1 语言表达技能
2.2 导入技能
2.3 讲解技能
2.4 提问技能
2.5 结束技能
2.6 微格教案实例
专题3 教学动作技能
3.1 演示技能
3.2 板书技能
3.3 变化技能
3.4 强化技能
3.5 微格教案实例
专题4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技能
4.1 课堂观察技能
4.2 沟通技能
4.3 课堂教学组织技能
4.4 学习指导技能
4.5 思维训练技能
4.6 提供学习支架技能
4.7 微格教案实例
专题5 实验教学技能
5.1 生物实验概述
5.2 生物实验教学技能
5.3 生物实验教学技能的实施
5.4 微格教案实例
专题6 说课与评课技能
6.1 说课技能
6.2 评课技能
专题7 出卷、阅卷与评卷技能
7.1 出卷技能
7.2 阅卷技能
7.3 评卷技能
7.4 出卷、阅卷、评卷技能的实施
专题8 教育科研技能
8.1 教育科研技能概述
8.2 生物教育科研概述
8.3 生物教育科研的实施
8.4 生物教育调查研究法
8.5 生物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参考文献
3.3.1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对学生产生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我国教育工作者经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
3.3.2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1.做好铺垫
教师在变化前要做好铺垫,使变化流畅自然。例如:在讲新课前,可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上一节课的要点或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叙述出来,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变换方式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教师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领会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师生交流
在进行变化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变化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3.3.3变化技能的类型
变化技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教态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变化、师生相互作用方式变化。
1.教态变化
教态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口语、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为方式。教态变化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便捷的教学技能之一。常用的教态变化有动作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适宜的停顿和表情的变化等。
(1)动作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动作的变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室里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的局部动作。
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的走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是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而是适当地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等活动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缩小老师和学生之间空间与情感的距离。同时,在走动中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