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从医六十余年,以深粹功力为根本,以熟练手法为主要,以内服外敷为助治,医理并茂、学验俱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骨伤科疑难杂症擅长内外兼治,在中医药理论、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刘老学术上厚今博古,衷中参西,传承中医学之精髓,提出伤科疾病注重气血为先,筋骨并重;临证之时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用药之时倡导整体观念,标本兼顾。每以小方轻剂起沉疴大疾,反对墨守成规和千篇一律,处方用药独树一帜。刘老认为,手法是骨伤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施法时应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刚柔并济,恰到好处。刘老创新地发明了塑形纸质支架夹板,使用时简单方便,更可超关节固定,并主张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始终,指出锻炼应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春泥”,笔者有幸拜其为师,侍诊其左右十余年,耳濡目染了刘老在骨折、骨病、筋伤等疾病方面的临证思路及诊疗经验,总觉得该为此宝贵财富做些什么,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更好传承,以便建立更完善的刘氏骨伤理论体系,遂萌发编著此书之念想。于是笔者回顾其历程,收集其笔记,整理其经验,分析其医案,以期能更全面展示刘老在骨伤治疗中的辨证思路和临证技巧,为从事骨伤医者提供一些参考!
“刘氏骨伤”与“石氏伤科”“楚氏伤科”均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张祥丰号”蜜饯行,历经百年沧桑洗礼,砥砺奋进,精研不辍,在一代又一代传承者不断丰富和完善下,使其穿越了岁月阻隔,焕发出勃勃生机。“刘氏骨伤”由无锡人刘济川创立,其子刘秉夫自幼承袭父业,功习中医,治伤接骨,1943年独立悬壶于高济春药号,1954年加盟无锡市第一联合中医医院(现无锡市中医医院前身),任伤科主任至退休。刘老从观摩、模仿、学习、实践到探索、改革、创新、发展,将“刘氏骨伤疗法”不断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骨伤技术,成为了享誉无锡及周边地区的骨伤品牌。2016年,“刘氏骨伤疗法”成功入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老从医六十余年,以深粹功力为根本,以熟练手法为主要,以内服外敷为助治,医理并茂、学验俱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骨伤科疑难杂症擅长内外兼治,在中医药理论、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刘老学术上厚今博古,衷中参西,传承中医学之精髓,提出伤科疾病注重气血为先,筋骨并重;临证之时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用药之时倡导整体观念,标本兼顾。每以小方轻剂起沉疴大疾,反对墨守成规和千篇一律,处方用药独树一帜。刘老认为,手法是骨伤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施法时应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刚柔并济,恰到好处。刘老创新地发明了塑形纸质支架夹板,使用时简单方便,更可超关节固定,并主张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始终,指出锻炼应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春泥”,笔者有幸拜其为师,侍诊其左右十余年,耳濡目染了刘老在骨折、骨病、筋伤等疾病方面的临证思路及诊疗经验,总觉得该为此宝贵财富做些什么,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更好传承,以便建立更完善的刘氏骨伤理论体系,遂萌发编著此书之念想。于是笔者回顾其历程,收集其笔记,整理其经验,分析其医案,以期能更全面展示刘老在骨伤治疗中的辨证思路和临证技巧,为从事骨伤医者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在整理编辑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诚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医骨伤研究所主任。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筋伤学》主编,中医药行业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副主编。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基金、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等课题3项。
第一章 文化起源
第一节 “刘氏骨伤”的起源
第二节 “刘氏骨伤”的诞生
第三节 “刘氏骨伤”的发展
第四节 “刘氏骨伤”的壮大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重视气血辨证
第二节 局部整体互参
第三节 中医西医诊法
第四节 辨证用药法则
第五节 倡导内外同治
第六节 妙释动静结合
第三章 手法固定
第一节 正骨准备
第二节 正骨原则
第三节 筋伤治则
第四节 三指按摩
第五节 夹板固定
第六节 功能锻炼
第七节 骨折的手法治疗
第八节 脱位的手法治疗
第九节 筋伤的手法治疗
第四章 临证医案
第一节 骨折及相关后遗症
第二节 脱位
第三节 伤筋病
第四节 骨痹病
第五节 腰痛病
第六节 项痹病
第五章 传承发扬
第一节 传承发扬技法
第二节 中西并重发展
第三节 医者不忘初心
附录 相关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