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确的理伤手法及独特的固定方法与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于世。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拥有蔡、管、李、梁、何五个大分支及诸多骨伤名家。其中,西关正骨疗法三大绝招“手法复位”“杉皮夹板”“百年名药”,于2009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第三批、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派囊括何竹林、蔡荣、李广海、陈渭良、钟广玲、黄耀粲、岑泽波、陈基长、管霈民、元日成等广东省名中医,罗广荫、李家裕等广州市名老中医,后人和传人中人才辈出,多数仍活跃于广州及佛山的骨伤临床,成为岭南骨伤科的中坚力量,部分赴国外行医,将岭南骨伤传播海外。而名家创制的多种骨科成药,依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李广海跌打酒、蔡忠跌打万花油、管氏1号膏、何竹林生肌膏、驳骨散、田七跌打风湿霜、黄耀粲骨仙片、双柏散、陈渭良伤科油、三龙驳骨散、白药膏、理伤消肿口服液、疗筋膏,等等。进行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研究,可以传承和发展骨伤名家的独特临床经验、特色诊疗手法技术,为骨伤科临床提供借鉴。
基于此,笔者以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收集与调研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广东近代骨伤流派五大分支的传承为重点,兼顾其他骨伤名家,系统研究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手法传承,发掘其特色手法和技术、常用有效特色方药,探索流派学术观点的突破和创新,以诠释、重构该学术流派的学术观点、原创思维、优势病种、特色诊疗经验和技术。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源起、流派五大分支具体情况、其他骨伤科名医、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成就及影响、名家后人访谈等。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可供科学研究机构、骨伤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书中探讨了岭南骨伤名医有中原进入、南海本地、少林僧人所传、行武兵家所传等几个源头;详细梳理了蔡忠、管镇乾、李才干、梁财信、何竹林五大分支的传承脉络、学术经验、常用验方;介绍了黄飞鸿、林荫堂、黄耀燊、李佩弦、霍耀池、谭洪辉、廖凌云、岑能等其他骨伤科名医;总结了岭南骨伤流派的整体特点:①医武结合,与南派武术渊源深厚;②驳骨疗伤,取法自然;③特色杉皮夹板固定;④喜用健脾祛湿药物,善用岭南草药;⑤创制多种骨伤名方成药;⑥早期多家族传承,后期多院校模式培养;⑦名家之间互相交流融合。书中录入部分名家后人访谈资料,补充文献资料之不足,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与可信度。
岭南中医学术流派重视南方炎热多湿、地处卑下、植物繁茂、瘴疠虫蛇侵袭等环境因素,着眼于南方多发、特有疾病的防治,勇于吸取民间经验和医学新知,充分利用本地药材资源,逐渐形成了以研究岭南地区常见多发病种为主要对象的岭南医学,是全国卓有特色的地域医学体系。按照学科分类,岭南医家学派可以分为岭南温病、岭南伤寒、岭南内科杂病、岭南骨伤科、岭南妇科、岭南儿科、岭南喉科眼科、岭南针灸、岭南诊法、岭南草药与验方等。按照学科分类方法归纳整理研究岭南中医学术流派,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总结专科疾病诊治的岭南地域特色,为临床服务。2012 年,“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项目,给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确的理伤手法及独特的固定方法与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于世。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拥有蔡、管、李、梁、何五个大分支及诸多骨伤名家。其中,西关正骨疗法三大绝招“手法复位”“杉皮夹板”“百年名药”,于2009 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第三批、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派囊括何竹林、蔡荣、李广海、陈渭良、钟广玲、黄耀燊、岑泽波、陈基长、管霈民、元日成等广东省名中医,罗广荫、李家裕等广州市名老中医,后人和传人中人才辈出,多数仍活跃于广州及佛山的骨伤临床,成为岭南骨伤科的中坚力量,部分赴国外行医,将岭南骨伤传播海外。而名家创制的多种骨科成药,依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李广海跌打酒、蔡忠跌打万花油、管氏1 号膏、何竹林生肌膏、驳骨散、田七跌打风湿霜、黄耀燊骨仙片、双柏散、陈渭良伤科油、三龙驳骨散、白药膏、理伤消肿口服液、疗筋膏,等等。进行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研究,可以传承和发展骨伤名家的独特临床经验、特色诊疗手法技术,为骨伤科临床提供借鉴。
基于此,笔者以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收集与调研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广东近代骨伤流派五大分支的传承为重点,兼顾其他骨伤名家,系统研究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手法传承,发掘其特色手法和技术、常用有效特色方药,探索流派学术观点的突破和创新,以诠释、重构该学术流派的学术观点、原创思维、优势病种、特色诊疗经验和技术。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源起、流派五大分支具体情况、其他骨伤科名医、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成就及影响、名家后人访谈等。附录有香港回归前后中医骨伤科发展情况、课题组部分相关研究论文摘要。为方便读者,药物的剂量单位使用g(克),按一两=30g、一钱=3g、一分=0.3g 进行换算。书中探讨了岭南骨伤名医有中原进入、南海本地、少林僧人所传、行武兵家所传等几个源头;详细梳理了蔡忠、管镇乾、李才干、梁财信、何竹林五大分支的传承脉络、学术经验、常用验方;介绍了黄飞鸿、林荫堂、黄耀燊、李佩弦、霍耀池、谭洪辉、廖凌云、岑能等其他骨伤科名医;总结了岭南骨伤流派的整体特点:①医武结合,与南派武术渊源深厚;②驳骨疗伤,取法自然;③特色杉皮夹板固定;④喜用健脾祛湿药物,善用岭南草药;⑤创制多种骨伤名方成药;⑥早期多家族传承,后期多院校模式培养;⑦名家之间互相交流融合。书中录入部分名家后人访谈资料,补充文献资料之不足,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与可信度。本书可供科学研究机构、骨伤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感谢为本书提供资料的各位同仁,感谢参与书稿撰写的各位编者,感谢参与座谈或访谈的所有名家后人(传承人),由于各位的大力支持与提供的宝贵资料,使得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感谢参与本研究工作的莘莘学子,为书稿的完成做了很多基础性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本研究还得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项目(2020SKXK26)及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基金项目(201801)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7 年8 月
陈凯佳,女,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以岭南医学、岭南医学流派、名家医学传承相关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项目“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并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推广基地”组成成员。主编《岭南医学史(下)》《李氏骨伤流派与李广海》《佛山中医药文化》等著作。
黄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师从陈基长,为蔡氏骨伤学术传人。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损伤、骨关节炎的研究。
李主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关正骨”主要继承人,何氏骨伤传承人,荔湾区名中医,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熟悉西关正骨主要代表医家及传承人情况,主编《何竹林正骨医粹》,发表《广州西关正骨医家传略》等论文。
第一章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源起/ 1
第二章 岭南何氏(竹林)骨伤流派 / 3
第一节 何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3
第二节 学派宗师何竹林 / 3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28
第四节 流派影响 / 42
第三章 岭南李氏骨伤流派/ 44
第一节 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44
第二节 学派宗师李广海 / 45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62
第四节 流派特点及影响 / 71
第四章 岭南蔡氏骨伤流派/ 74
第一节 蔡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74
第二节 学派宗师蔡荣 / 81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23
第四节 流派特点及影响 / 131
第五章 岭南管氏骨伤流派/ 135
第一节 管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 135
第二节 学派宗师管炎威 / 136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52
第四节 管氏伤科学术特点与影响 / 156
第六章 岭南梁氏骨伤流派/ 157
第一节 梁氏骨伤流派的形成 / 157
第二节 学派宗师梁财信 / 158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60
第四节 梁氏流派主要特点及影响 / 168
第七章 其他骨伤科名医/ 170
第一节 黄飞鸿 / 170
第二节 林荫堂 / 172
第三节 黄耀燊 / 174
第四节 李佩弦 / 183
第五节 霍耀池 / 190
第六节 谭洪辉 / 195
第七节 廖凌云 / 197
第八节 岑能 / 202
第八章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成就及影响 / 209
第一节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 / 210
第二节 岭南骨伤流派杰出人才分布情况 / 211
第三节 岭南骨伤名医著作及讲义情况 / 212
第四节 岭南骨伤流派自制成药情况 / 213
第五节 岭南骨伤名医及传承人、后人发表论文情况 / 215
第六节 岭南骨伤名家相关研究、报道、被引用情况 / 227
第九章 名家后人访谈录/ 229
第一节 “岭南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名家后人座谈会”会议纪要 / 229
第二节 岭南蔡氏骨伤传承人黄枫主任访谈录 / 231
第三节 李佩弦儿子李家驹老师访谈录 / 240
第四节 李主江主任(何氏骨伤传承人)访谈录 / 244
第五节 陈渭良院长(李氏骨伤传承人)访谈录 / 253
第六节 李国韶医师(李广海孙子)访谈录 / 258
附录一 香港回归前后中医骨伤科发展情况/ 266
附录二 课题组部分相关研究论文摘要/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