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完全靠英国伟大现实主义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想像支撑的梦幻世界,里面生活着所有狄更斯难忘的怪人,狄更斯雾蒙蒙的双眼透过他创造的传奇直刺维多利亚社会的黑暗深处!
狄更斯触动我们的永远是他笔下单纯的无与伦比的人物,一种真正的舞台火焰:麦考伯先生、朵拉、佩格蒂、巴基斯、贝希姨婆、希普、汉姆、迪克、小爱蜜莉、安妮、玛莎、珍妮特、佩格蒂先生、博士、格米奇太太……
上册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早年生活。在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科波菲尔被送往女佣佩格蒂哥哥家里,与其收养的一对孤儿艾蜜莉和汉姆相依为命。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继父家,但继父对他百般刁难,大卫度过了悲惨的童年。母亲去世后,大卫被送去做童工,后投奔婆姨贝希·托特伍德……
下册讲述了大卫被姨婆送去学习法律,他的性格也在苦难、挫折中成熟,遇到了一生挚爱朵拉并结婚,并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后来大卫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妻子朵拉却患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散心,其间,挚友艾格尼丝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格尼丝一直爱着他。两人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希、佩格蒂愉快地生活着。
这部狄更斯偏爱的半自传长篇小说是他心中"宠爱的孩子"!
◆狄更斯耗费心血、宠爱的小说
◆台湾译本国内面世,专家比对,精确重现原著全貌
◆BBC"史上百部必读经典"之一
◆全球读者票选"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语文教材,新课标推荐必读书
◆特殊印刷工艺,内文纸张选用芬兰轻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9世纪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黑皮鞋油作坊当童工,15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译者简介:
林婉婷
英国巴斯大学口笔译硕士,是个不安于室的自由译者、业余酒徒兼芳疗玩家。
以打破语言藩篱为乐、视行迹天涯为己任,热爱瑜伽和学新语言。
译有《大卫·科波菲尔》、《青年狄更斯》等书。
作者序
第一章/初到人世
第2章/察言观色
第3章/境遇改变
第4章/蒙受耻辱
第5章/逐出家门
第6章/交新朋友
第7章/□□学期
第8章/我的假期:特别是某个快乐的午后
第9章/难忘的生日
□□0章/饱受冷落却获得生活费
□□1章/自食其力,但不喜欢
□□2章/不喜欢自立自强的生活,我下定决心逃跑
□□3章/决心的续集
□□4章/姨奶奶决定我的去留
□□5章/新的开始
□□6章/多方面来说,我都是崭新的男孩
□□7章/不速之客
□□8章/一次回顾
□□9章/找寻自我,有新发现
第20章/史蒂福斯家
第21章/小艾蜜莉
第22章/旧景新人
第23章/证实迪克先生所言,并选定职业
第24章/初次烂醉
第25章/好坏天使
第26章/虏获我心
第27章/汤米o崔斗斯
第28章/麦考伯先生的战帖
第29章/再访史蒂福斯家
第30章/损失
第31章/更大的苦恼
第32章/漫长旅程的开始
第33章/幸福
第34章/姨奶奶让我吃惊
第35章/意气消沉
第36章/满腔热忱
第37章/一点冷水
第38章/关系破裂
第39章/威克菲尔德与希普
第40章/浪迹天涯的人
第41章/朵拉的姑姑
第42章/惹是生非
第43章/再次回顾
第44章/新婚生活
第45章/姨奶奶对迪克先生的预言应验
第46章/消息
第47章/玛莎
第48章/居家日常
第49章/卷入谜团
第50章/佩格蒂先生的美梦成真
第51章/更漫长旅程的开始
第52章/大爆发
第53章/第三次回顾
第54章/麦考伯先生的事务
第55章/暴风雨
第56章/新伤与旧痕
第57章/即将移居他乡的人
第58章/离乡
第59章/归来
第60章/艾格妮丝
第61章/两个有趣的忏悔者
第62章/我的明灯
第63章/访客
第64章/□后一次回顾
作者序
我在本书的原序中曾写道:
书稿刚完成,备感兴奋,因此要脱离这种心情,沉着地完成这篇正式序言并非易事。我对本书的关心仍未退却、依旧强烈;心分裂成愉悦与惋惜两部分:愉悦是因构思已久的作品终于完成,但同时也为得和众多老朋友道别而惋惜。不过再说下去,私人心事、情感恐怕会让□亲爱的读者厌烦了。
除此之外,关于这本书所能说的,在书中都努力说尽了。
要说在两年的天马行空之后把笔放下有多么令人难过,或是作者眼见创造出的人物将永远离开他时,是怎么感觉像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那阴暗的世界里,读者大概都觉得这些无关紧要。然而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除非,真要坦承的话(这更加不重要),我认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会比我自己撰写时对书中的每一件事更加深信不疑。
这些声明至今仍千真万确,因此只能再告诉读者一句知心话:在所有的著作中,我□喜爱的就是这本。大家或许能够轻易相信,我是个溺爱子女的父亲,疼爱想象出来的每个小孩,真的也没有人比我更爱这个家庭了。但就像很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我的内心深处也有个□偏爱的小孩,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写于一八六九年
□□章初到人世
我到底会不会变成自己人生的英雄,还是那另有其人,这些书页终会见分晓。要从头开始讲述我的人生嘛,记得自己是在某个周五的半夜十二点诞生的(反正别人这么告诉我,我就这么相信了)。听说大钟开始咚咚敲响的同时,我呱呱坠地。我诞生的日子与时辰是护士以及街坊几位阅历丰富的三姑六婆说的。在我们可能根本不会有机会认识的几个月前,她们就对我十分感兴趣,还说这孩子:□□,注定一辈子倒霉;第二,有看到鬼魂与灵魂的天赋。她们深信,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不幸于周五刚过午夜时分出生的小孩,与生俱来就会有这两种特质。
关于□□点,在这里不需要多说什么,因为经历□能说明这种预测是否属实。至于第二点,只能说,除非在襁褓中就把这天赋用掉了,否则到现在都还没发挥出来。不过我可不是在抱怨自己没有这天赋,如果有人想要有见鬼的能力,欢迎拿去。我出生时有胎膜,家人在报纸上登广告以十五基尼低价出售。但到底是那时渔民们钱不够,还是对它不够有信心,宁愿把钱拿去买救生衣,我并不清楚。只知道,当时仅有一个人出价。一位业务跟票据经纪有关的律师出了两镑现金,说余款用雪利酒抵账,而要他再出高一点的价钱,他就宁可淹死也不愿意了。因此,这则广告后来被撤掉,赔了钱。提到雪利酒,当时我可怜的母亲还得将家中的雪利酒拿出来变卖。
十年后,我的胎膜又在家乡附近某抽奖处被拿来当奖品,五十位参加者每人要缴半克朗,中奖的人要付五先令。我当时在场,看到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被以这样的方式处置,觉得有点不舒服,也深感困惑。还记得胎膜后来被一位提着篮子的老妇人抽中,她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规定的五先令,全都用半便士硬币付,□后清点时还少了两便士半。大家花了很多时间算给她听,她就是听不进去。不过她还真的没有淹死,而是活了辉煌的九十二年才寿终正寝,这件事在当地流传了很久。她一生□自豪的一件事,莫过于一辈子从未踏到水上过(除了曾走在桥上以外)。据了解,直到临终前,她喝茶时(她特别爱喝茶)还忿忿地批评渔民之类的闲杂人等胆敢到世界各地乱闯。有人跟她解释,就是这些人为她带来便利,例如她爱喝的茶就是其一,但说再多都没有用,她总会更加坚决、义正辞严地反驳说:"我们说话就不要绕圈子了。"
不过现在也不是绕圈子的时候,先回到我的出生吧。
我是一个出生在萨福克郡布朗德史东小镇的遗腹子,或者如苏格兰人说的在"那附近"。在睁开双眼看世界的六个月前,父亲就已永远合眼了。即使到现在,每当想起他从未见过我,心里还是觉得怪怪的。更奇怪的是,在模糊的记忆里,幼时对教堂墓园里父亲的白色墓碑有一些联想,还有以前常对黑夜里孤零零的坟墓感到莫名同情,因为我们在小客厅生了炉火、点了蜡烛,既温暖又明亮,却大门紧锁,将它挡在外头,有时候觉得那真是太残忍了。
家族中□富有的亲戚莫过于父亲的姨妈,也就是我的姨奶奶,我跟她日后有很多的交集。大家都叫她托特伍德小姐,或是贝希小姐。当可怜的母亲(很难得)克服对这号人物的恐惧时,总会鼓起勇气这样称呼她。她的前夫年纪比她小,长得非常英俊,但不是俗语说的"心美,貌亦美"那种帅气,大家都强烈怀疑他会殴打贝希小姐。甚至有一次在为日常用品争吵时,他突然铁了心地将她往三楼窗外抛出去。个性与脾气的种种不合,让贝希小姐决定花钱打发他,两人达成协议后分居。他后来带着那笔钱跑去印度,根据家族"野史",曾有人看到他骑着一头大象,旁边跟着一只狒狒,但我觉得这是误传,应该是一名男子或是贵妇才对。总之,十年后从印度传来他过世的消息。没有人知道这对姨奶奶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在他们分居后,她就改回娘家的姓,跑到很远的海边小村庄,买下一幢小屋,仅留下一名仆人,从此过着隐居的独身生活。
父亲曾是姨奶奶的心肝宝贝,但父亲的婚姻大大得罪了她,她认为母亲不过就是个"蜡娃娃"。姨奶奶从未见过母亲,只知道母亲那时还未满二十岁。父亲婚后就没再和贝希小姐见过面。父母结婚时,父亲的年纪是母亲的两倍,且身体不佳。他一年后就过世了,就如先前提到的,在我出生前六个月。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那个多事而重要(原谅我这么说)的周五下午。实际上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我并不能肯定。至于后来的情形,也不太记得了,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去拼凑。
那个下午,母亲坐在壁炉旁,身体微恙,精神虚弱,含泪看着火光,可怜她自己以及腹中陌生的孤儿。楼上的抽屉里已有好几箩预言针,迎接孩子来到这个并不特别期待他到来的世界上。如我所说,在那晴朗多风的三月下午,母亲坐在壁炉前,心里既害怕又难过,担心不知道能否撑过即将来临的考验。当她拭干泪,抬起头时,透过对面窗户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士正从花园走来。
母亲再看一眼,深感不妙,确定访客真的就是贝希小姐。夕阳照耀着花园的篱笆,映在这位陌生女士身上。她往大门走来,那种气势凌人、神色自若的样子,除了她,世间无二。
她走到门前做的一个动作,让人更加确信就是她本尊没错。我父亲常说,她的行为举止不像一般的基督徒。这时候,她没有按门铃,而是走到母亲往外看的那扇窗前,把鼻子贴在玻璃上,如我亲爱的母亲形容,鼻头一下就被压得又平又白。
她的出现可把母亲吓了一大跳,我一直深信我之所以诞生在周五那天,都要归功于贝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