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是认识论发展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文本之一。但柏拉图为什么写这篇对话?是要支持他那些为人熟知的形而上学学说吗?还是要表明他本人与这些学说保持着距离?
赛德利提供了中道式的理解,认为柏拉图晚期学说非但没有背弃他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反而正是该遗产的自然结果。对话中所呈现的苏格拉底不是“柏拉图主义者”,但显然已是“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作者基于近现代几种盛行的《泰阿泰德》解读方法,将传统哲学眼光同分析哲学方法相结合,**出一套全新的解释思路。作者精细入微的逐句解读和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带领我们看到,对话中苏格拉底的洞见屡屡预示并召唤着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就此而言,这里的苏格拉底早已堪称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由此,柏拉图思想前后相继的一贯性得到彰显,而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思想之间的延续性也得以确证。
本书的目的,既不是试图取代也不是意在贬低最近几十年来向《泰阿泰德》(Theaetetus)投射出的璀璨的哲理之光,而是提供一面在解读这篇对话时用得上的历史性的矫正镜。不过我认为,唯经这块透镜,光线才能聚焦于这篇对话中极具哲学意味之处,先前所言的全部光路都未能引导光亮在这里汇聚闪耀,而此处所包含的乃是柏拉图创作此对话的真正原因。
我由粗及细地表述了一种策略,它旨在清理《泰阿泰德》解释上的主要谜团。如若我追求的结果可为人所接受,那么此策略必将释放出新的历史洞察力,进而回归到这篇对话的哲学价值,从而使我们免于被解释上的大量争议牵引而误入歧途。本书力图改进《泰阿泰德》研究方法的诉求,尤其受到两位牛津学者Richard Robinson和G.E.L.Owen在20世纪50年代所做工作的鼓舞。这两位学者的作品,特别是在英语学界的柏拉图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逾三十载。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将《泰阿泰德》仅视为柏拉图的一篇批判性的或非学说式的(non-doctrinal)对话,这种做法即便没有彻底抛弃,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柏拉图中期的形而上学。
David Sedley,讲席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耶鲁、加利福尼亚、康奈尔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译者序
前言
一 开篇
1 界定《泰阿泰德》
2 解释几种
3 《泰阿泰德》的作者之声
4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5 柏拉图的一位论主义
6 开场
7 认识论抑或伦理学?
8 定义问题(146c7-147c7)
9 数学(147c7-148d7)
10 助产术与回忆说
11 助产士的百宝囊
12 助产术的效果
二 “知识即是感知
1 进入普罗塔戈拉
2 流变
3 三个论点
4 广义的和狭义的普罗塔戈拉主义
三 相对主义
1 普罗塔戈拉第一批判(161b8-168c7)
2 普罗塔戈拉第二批判(169d3-171e9)
3 价值相对主义(172a1-c1)
4 拓宽视角(172c2-176a1)
5 神(176a2-177c4)
6 虔敬
7 普罗塔戈拉最终批判(177c2-179b9)
……
四 感知
五 假的谜题
六 解释
参考文献
文献出处索引
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