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观察选粹》在由六个专题所提供的对于文化热点事件的观察中,新的国家想象与社会伦理困境之间的反差可以说是2019年文化领域的显著特点。作为中国崛起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中已然出现了突破西方叙事话语以及重新定义个人与国家之关系的探索努力,不过,在关于写作的社会责任、家庭伦理想象、以自我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认知等方面,文化领域又不断暴露出处于急遽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难题与危机。
在由六个专题所提供的对于文化热点事件的观察中,新的国家想象与社会伦理困境之间的反差可以说是2019年文化领域的显著特点。作为中国崛起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中已然出现了突破西方叙事话语以及重新定义个人与国家之关系的探索努力,不过,在关于写作的社会责任、家庭伦理想象、以自我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认知等方面,文化领域又不断暴露出处于急遽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难题与危机。
——金浪 本书主编
在键盘上敲击这篇序言的时候,书稿已交由出版社排印了,但担心遗漏了什么的焦虑却未有丝毫缓解。自从2016年接手文化观察选粹的编辑工作以来,年初时的满怀期待与年末时为焦虑困扰,已然构成了我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常态。而2019年,这种期待与焦虑都变得更为强烈了。2019年同时作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注定了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此回望,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惊叹新中国在过去的七十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如果说国富民强自鸦片战争以来便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梦想的话,那么,2019年可以说是离这一梦想最近的时刻了。从今年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的热情高涨中,便不难体察到这种接近圆梦时刻的欢欣与自豪。但另一方面,这一圆梦之路又注定了充满崎岖与坎坷。自去年起,中美贸易战的烽烟四起与谈判胶着便成了新常态,而6月以来香港的持续动荡更是掀开了盛世繁华下波诡云谲的一角。相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风云变幻,文化领域能否担负起这一梦想呢?
2019年开年的第一个文化热点事件乃是由一篇题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网文引爆的。这篇由“咪蒙”旗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延续了“咪蒙系”一贯的网文营销策略。文章讲述一个出身寒门的学子逆袭成为高考状元但随后又悲凉死去的故事,通过对社会负情绪的准确操控赚足了眼泪。文章在1月29日晚间推送后迅速在微信朋友圈里获得了刷屏效果,但该文的走红也引发了部分媒体人的警觉与质疑,随着更多证据的曝光,不仅该文被证实为纯属虚构而遭到删除,也引发了公众对“咪蒙系”的口诛笔伐。随后,“咪蒙”微信公众号注销,微博也宣布永久关停,从而标志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咪蒙系”的倒塌。尽管“咪蒙系”早就被人批评为“毒鸡汤”的贩卖者,但这次事件却使得流量时代的写作伦理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如何处理写作与现实的关系,如何更有社会责任感地写作,已然成为非虚构写作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春节期间最为火爆的电影非《流浪地球》莫属。这部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接过了前两年由刘慈欣与郝景芳获雨果奖的接力棒,将“科幻热”引入了电影领域,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开启之作。《流浪地球》上映后共斩获46。55亿票房,在被《哪吒之魔童降世》赶超之前,曾一度仅次于《战狼2》跻身华语电影史上票房亚军的位置。而就在前两天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亦传出《流浪地球》荣获最佳故事片奖的消息。《流浪地球》的成功,除了制作上的精良外,也与影片中体现的文化自觉有关,其中最被津津乐道的便是带着地球一起离开的情节设置。这一情节设置不仅被认为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模式与行为逻辑,也成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诠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8月暑期档上映的另一部号称大制作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其将资金用于明星片酬导致的粗制滥造,正可谓与《流浪地球》的鲜明对照。
金浪,重庆人,文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播学系访问学者。现供职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共和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美学与文化研究。
“咪蒙系”的倒塌:流量时代的写作伦理
《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万+,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余宗明
咪蒙系的坏不在造假,而在于把年轻人赶上孤岛/木匠林深
咪蒙为什么能够野蛮生长?/郭松民
“毒鸡汤”:一种时代的话语符号修辞/李飞
用真实打动世界——非虚构写作的“力量”与“内核”/雷磊
安心做“好卢瑟”/王行坤
“毒鸡汤”:速朽媒体中的时代景观——以“咪蒙”为例/许苗苗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科幻元年”是如何开启的?/杨宸
《流浪地球》虽好,但“降维打击”了原著的价值观/宋金波
电影《流浪地球》,真的“阉割”了大刘原著吗?/苏心
在刘慈欣的科幻里,有他对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深刻体验/飞氘
《流浪地球》:“先天特色”和“后天不足”的社会想象力标本/罗小茗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电影的全球叙事/张慧瑜
《都挺好》:事关中产焦虑的家庭想象
《都挺好》难道不就是一部狗血爽剧吗?/许云泽
从刘慧芳到苏大强,国产剧父母形象流变/谢明宏
《都挺好》:如何对“大团圆”结局说不?/李静
《都挺好》:从婆媳关系到原生家庭,国产伦理剧的矛盾变迁/戴桃疆
《都挺好》完结,到底哪里“都挺好”?/曾于里
《都挺好》,结局并不好/林存秀
原生家庭与女性伦理困境
——电视剧《都挺好》的叙事背景与倾向/苏七七
……
看《长安十二时辰》时,我们在看什么?
《哪吒之魔童降世》:抗争幻象中的自我救赎
《我和我的祖国》:重新定义“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