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德福学校教什么,怎么教?中国华德福教育的先行者吴蓓老师用自己教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学笔记回答了这些问题。作为华德福教育的倡导者,吴蓓老师充分运用华德福教育的科学理念,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劳动技能、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拥护者,在指导孩子们学习汉语和数学等基础知识时,她尽可能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现代人。
吴蓓老师在教学中时刻反省、调整自我的工作状态,对自我灵魂的深刻剖析,对孩子完善人格培养的呕心沥血,对中国华德福教育之路的忧思和探索,处处闪耀着她身为仁师和人师的温暖光芒。本书适合华德福教育的实践者,以及热爱华德福教育的研究者和家长阅读。
前言
1919 年,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施泰纳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创办了全世界第一所华德福学校,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2004 年,我国一群华德福教育的热爱者在成都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华德福 学校,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华德福教育在国内一些城市已广为人知。
2013 年 9 月,我在广州的一所华德福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也就是 华德福教育所说的主班教师,同时承担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华 德福小学课程的安排是阶段性的,比如,在为期三至四周的时间里,每天上 午有两个小时是主课时段,只上语文课,在接下来的另一个三至四周的时间 里,主课时段则只上数学课,如此反复。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让孩子 暂时遗忘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再回顾并学习新的 内容。
我没有接受过国内正规的师范院校的教育,在英国留学期间也未能完成 全部的华德福师资培训课程。源于对华德福教育的喜爱,我投身儿童教育事 业。在做华德福学校的小学教师之前,我四处宣讲华德福的语文教学非常符 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中国的孩子,却发现我不 能照搬华德福的教学模式来教汉语。这促使我时常反省如何立足中国的传统 文化来吸收源自国外的教育理念。
很长一段时间,我十分关心女儿的教育。我读了大量书籍,发觉中国历来对儿童不够重视。我自己的家庭和身处的社会环境,对人性也有着一定的 压制。于是,我从心底里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尊重。但是,我在做了小 学教师后却发现,大人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别忘记引导孩子也要尊重大人, 大人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必须对自由有清晰的界限。
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我写了两篇文章:《尝试这样教语文》和《尝试这样 教数学》。一年级下学期结束,我只是分享了在语文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 片段。这次出版成书,根据当年写的期末教学总结,我又补充了一些内容。
到了二年级,我才有意识地在每个教学板块结束后写一篇简讯。名为简 讯,一旦提笔,竟有千言万语。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记录
下来是一件辛苦 却又有趣的事情。到了四年级上学期,我一共写了三十一篇简讯。
当了三年多小学教师,我越教越觉得没有自信,经常自问:我这样尝试 行吗?会不会耽误孩子?那种感觉,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记得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下午,全班孩子都在校园里的泳池玩水。突 然,我看到水里有条大虫子,就想着快点抓住它别让它伤到孩子。当我伸手 捞虫子时,被它咬了一口,伤口疼痛难忍。一旁的家长见状,说我是被蜈 蚣咬了,需要赶快到医院治疗。到学校所在镇上的医院简单包扎后,家长 们不放心,当天晚上带我去了广州的医院。我既发烧又呕吐,竟是中毒了! 开学第一天,我就光荣负伤了,后面连续三天,我的整只手被白色的绷带 缠绕着。我心想,以后的带班生涯,一定会充满戏剧性。
在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很庆幸我没有再次负伤,虽然各种事件层 出不穷。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有课堂教学,还有许许多多课堂外发生的事情。
有的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欺负人,有的孩子学习困难 虽然如此,但只要
我们教师给予孩子无限的信任、无尽的接纳,有一天就会突然发现,每个孩 子都会闪闪发亮,带给我们惊奇和感动。
结束小学教师的教学生涯后,我非常荣幸地听了陈琴老师的语文课。陈琴站在讲台上,挥舞手臂带着六年级的孩子朗诵古诗,那气势犹如指挥着千 军万马。孩子们在她的带动下读得如痴如醉,双手和着古诗的韵律打节拍。 我在一旁听得心潮澎湃,恨不得也变成孩子,一起大声朗读!一节
40 分钟的课,陈琴从《诗经》讲到了林则徐的诗,时空穿越两千多年,不变的是文 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满腔爱国热情。陈琴仿佛是古代先生的化身,是我心目 中理想的语文教师。陈琴说:何者为师?传道、授业、解惑。当今的教育, 教师往往流于授业和解惑,却忘记了身为教师,首要任务是传道。
本 书 中 提 到 了 华 德 福 教 育 中 经 常 采 用 的 几 种 艺 术 形 式: 优 律 司 美(Eurythmy) 是 通 过 身 体 的 动 作, 把 声 音 变 成 可 见 的 形 式, 最 初 由 鲁 道 夫·施泰纳指导创立,是一个倾听、合作、身心合一的多层次的训练;形 线画(Form drawing) 是线条的艺术, 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可以帮助 孩子自然地进入几何领域,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领悟艺术;晨(Morning circle)则是每天早上,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配合动作唱歌、背诵童谣等。
非常感谢班上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是他们成就了这本书;非常感谢学 校里的教师们,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量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广东省 山海源慈善基金会的创办人曹卫国、贺海珍
伉俪,是他们圆了我做小学教 师的梦想!
每篇简讯的第一位阅读者都是黄丽军女士,她花费大量的时间,编辑我的文字,并将之发布到网络上。我要特别感谢她。
最后要感谢我年迈的父母和家人,他们一如既往的理解让我如愿以偿。
吴 蓓
2018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