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耳鸣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共16章,包括耳鸣的历史、耳鸣分类与定义、耳鸣流行病学调查、耳鸣病因及诱发因素、耳鸣心理学问题、儿童的耳鸣、耳鸣诊断、耳鸣治疗、中医耳鸣诊治、有耳鸣症状的常见疾病、耳鸣研究展望等。
李明,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1977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77-1986年在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1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1986-1989年在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2-5月于美国布法罗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9-2001年在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1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2001年至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现主要从事耳鸣、耳神经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已举办国家继续教育耳鸣研讨班10届,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参与编写论著10部,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目前承担部市级在研课题9项。在耳神经外科中创建神经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同时在围术期结合应用中医辨证施治防治各类并发症疗效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运用PET/CT研究耳鸣中枢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耳鸣临床研究为国内领先,耳鸣相关理论研究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鸣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耳鸣综合疗法》治疗体系,疗效显著。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共发表耳鸣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耳鸣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顾问,第1、第2届中国耳鼻咽喉科医师协会理事,耳内科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委,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IAPA)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编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
第一章 耳鸣的医学史
第二章 耳鸣的定义、性质与分类
第三章 国内外耳鸣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耳鸣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影响耳鸣患病率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临床随访
第四章 耳鸣病因及诱发因素
第一节 耳鸣与病因及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听觉系统相关的耳鸣病因
第三节 耳鸣相关的心理因素
第五章 耳鸣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耳鸣的病理生理模型
第二节 耳鸣的心理物理与心理声学相关性
第三节 耳鸣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第四节 耳鸣的电生理学研究
第五节 耳鸣与听觉传出系统病变
第六节 耳鸣与神经系统可塑性
第六章 耳鸣的心理学问题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耳鸣的心理病因
第三节 耳鸣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第四节 耳鸣的心理学评估
第五节 耳鸣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第六节 耳鸣与慢性疼痛的相似性
第七章 儿童的耳鸣
第八章 耳鸣的诊断
第一节 耳鸣检测
第二节 耳鸣诊断的书写规范
第三节 耳鸣资料的计算机登记与分析
第九章 耳鸣的治疗
第一节 耳鸣治疗原则
第二节 耳鸣的病因治疗
第三节 耳鸣的对症治疗
第四节 耳鸣习服疗法
第五节 耳鸣掩蔽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第六节 耳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第七节 耳鸣与饮食及肥胖的关系
第八节 耳鸣的认知疗法
第九节 生物反馈
第十节 电刺激
第十一节 人工听觉对耳鸣的影响
第十二节 耳鸣的手术治疗
第十章 耳鸣的中医药诊治
第一节 耳鸣的中医诊治历史
第二节 耳鸣的中医诊断
第三节 耳鸣的中医治疗
第十一章 耳鸣疗效标准的讨论
第十二章 耳鸣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第一节 耳鸣动物模型
第二节 耳鸣与递质及受体
第三节 大脑听皮层的功能成像
第十三章 客观性耳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搏动性耳鸣
第三节 肌阵挛性耳鸣
第十四章 常见疾病的耳鸣
第十五章 体觉性耳鸣
第十六章 听觉过敏与听觉耐受下降
附录1 耳鸣相关指南解读及耳鸣定义相关文章解读耳鸣诊疗指南(建议案)
2014年美国耳鸣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原发性耳鸣刍议
附录2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附录3 生活质量量表SF-36
附录4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
附录5 国际耳鸣相关网站
附录6 听觉过敏问卷
索引
《耳鸣诊治新进展(第2版)》:
第一节 耳鸣与病因及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
耳鸣与病因及诱发因素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约1/5的人在一生中体验过耳鸣的感觉。由于耳鸣是在没有明显声音来源的情况下能听到的声音,特指在外界不存在声刺激或电刺激时具有的听觉感受,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特征的临床症状。实际上听觉通路任何部分的异常均可引起耳鸣;而且持续存在、令人烦恼的耳鸣也常与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关,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引起耳鸣的病因很多而且复杂,耳鸣的原因可以是单因素的也可以是多因素的。正常人在某些特殊条件(非常安静的地方,如隔声室)下也可感受到耳鸣,这类耳鸣特称为生理性耳鸣。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可引起耳鸣症状的疾病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口腔科、骨科等多个学科。但由于引起耳鸣的病因极其复杂,因此耳鸣的客观诊断相对困难。下面择要介绍一下耳鸣的特点以及常见病因。
一、耳鸣的基本特征
许多人都曾有过耳中出现尖锐滋滋声或嗡嗡声的经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耳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耳鸣只是一种暂时且无危害性的奇怪现象,造成它的原因很多。但是对于相当数量的人来说,耳鸣却是一种久治不愈的疾病,尤其对于有听力损失或者年纪较大的患者而言更为严重。
二、临床表现
由于耳鸣是一种感觉,因此人们对耳鸣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但多与人们的生活经历相关,常常将耳鸣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声音比较,并借此描述。据不完全统计,曾被患者描述的耳鸣声可达30余种,较为常见有嗡嗡声、马达轰鸣声、整流器震动声、电视台无声时的声音、沙沙声、树叶声、吱吱声、摩托车声、汽笛声、滴水声、流水声、吹风声、铃声、浪涛声、咚咚声、放气声、蝉鸣声、嘶嘶声、蟋蟀叫声、钟声、甚至心跳声等。高音调的严重耳鸣可影响工作和睡眠,甚至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耳鸣严重者可能会同时存在精神上的压力和思想包袱,甚至出现厌世的不良情绪。
出现耳鸣的程度与时程依病情、环境和心理等多方面条件而定,有时耳鸣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安静时耳鸣容易被感受,但在嘈杂环境时相对不易被察觉;另外当耳鸣症状较轻时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使人烦躁不安。虽然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被人耳察觉,但不应将此当作是耳鸣。短暂性的耳鸣常常表示病变轻微,如果耳鸣呈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耳鸣,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则应考虑梅尼埃综合征的可能。
耳鸣的临床表现可以为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是一种被患者描述为与心跳一致的呼呼样声音,如果将听诊器置于患者颈部或耳部,可听到这种耳鸣的存在。非搏动性耳鸣即我们经常接触的耳鸣,是一种较为常见、连续而稳定的声音,可描述成如上所述的多种声音。耳鸣存在的时间不一,有时仅为瞬间出现的症状;有时尽管存在时间较长但可自然消失;但也有的耳鸣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多方治疗收效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