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长期从事印度问题与中印关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集中讨论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当前正在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印关系做深入的学理分析,并着重探讨该双边关系究竟往哪里去的问题。本书收入的研究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系本书的核心内容,读者可从该报告中得到关于中印关系当前发展的动态了解,以及中国相关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当然包含了中印双方的积极期望,但也阐述了因种种原因产生的消极发展,以及关于中国也许可做何种应对的对策性研究。书中收入的其余篇章均为作者就中印关系撰写的论文,读者亦可从中了解作者关于中印关系具体领域的学术见解。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研究项目的成果。自2010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关于中印关系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的课题项目(批准号10BGJ014)后,笔者对自己长期以来从事的中印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式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基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供的便利条件,对当前中印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大量走访和调研,并利用多次赴印度参加研讨会的机会,与印度学者和智库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终形成了本书中的总报告,以及在总报告完成前先期发表在学刊上的相关论文。这些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中印关系是亚洲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这个双边关系通常被描绘成以竞争和对抗为主,这也成为西方学者和媒体观察中印关系的一个主要视角。然而,中印关系发展的动因并不是西方观点所提供的,而是由这两个亚洲大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双方的根本国家利益则包含了诸多新的层面,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国的地位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为两国关系的定义和性质提供了评估的新途径。这是展开和研究本课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其思路是中印关系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但这并不表明两个亚洲大国的相处模式必定是争斗。当然,两国间确实存在着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边界划分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又不仅是边界划分,事实上当前国际舆论及学界在分析中印关系现状时常常将两国的快速发展或日“共同崛起”,视为决定中印关系的最重要因素,甚至认为其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然如上所述,诸多研究在指出这种现象的同时,经常也是从负面或消极的角度来观察的。鉴于此种现实,两国决策层都注意到将中印关系置于全面对立和对抗的舆论环境,以及有关国家因此而采取的种种“制衡”、“再平衡”策略动机,从理性决策和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两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并在众多双边或多边场合强调世界有足够空间让两国共同发展。本书集中分析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前景,强调中印关系确实有相当大的脆弱性,但在任何意义上,冲突或“持久的争斗”都不是两国关系的宿命式结果。
赵干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现任该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印度政治外交、中印关系、南亚地区安全、中国对南亚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有《印度:大国地位与大国外交》、《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合著)等专著,并参与多部学术专著的撰写,经常参加大众媒体关于国际政治和中国对外战略的节目制作。还兼任中国南亚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
总报告:中印关系现状、发展趋势与应对
一、导言
二、中印关系:简短的历史回顾
三、中印关系现状
四、中印关系发展趋势
五、稳控中印关系的对策建言
印度的“强国梦”与中印关系
一、印度“强国梦”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二、印度“强国梦”的现实前景
三、印度“强国梦”与中印关系
印度洋:中国海洋战略再定义的动因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
二、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取向
三、中国的印度洋战略面临的挑战
中国如何估量印度崛起
一、官方观点和民间舆论的差异
二、印度崛起的影响与中印关系前景
略论中印经贸关系若干问题
一、两国经贸关系非均衡问题
二、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政治因素
三、积极应对中印经贸关系中的分歧与矛盾
中印地缘安全关系初探
一、中印地缘安全关系的基本要素
二、中印地缘安全关系的发展思路和前景
美国的南亚战略与中印关系
一、拉登之死与美国的策略调整
二、美国策略对周边地区大国的影响
三、中印在本地区的合作前景
印度如何估量中国崛起
一、印度观察中国的政治视角
二、印度如何评估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差异
三、印度的“中国观”与中印关系
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特点与发展前景
一、中印政治关系脆弱性的内涵
二、中印共同崛起的地缘政治意义
三、谋求战略伙伴关系的现实与前景
中印政治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印共同崛起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二、中印政治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南亚地区安全的大国博弈
一、美国的阿富汗一巴基斯坦困局
……
南亚国际格局的塑造与中国的抉择
塑造身份认同巩固战略基础——略论新中国60年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进
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
发展中大国兴起与国际体系
印美关系发展与中印美三边关系
中俄印战略关系的政策意义与发展前景
中印和平共处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意义
总的来看,印度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关头确实仍拥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并不明显,同时印度的弱点也日益显现,人口增长迅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他如投资环境较差、政府决策与执行能力均太弱、官僚体系贪腐严重、社会分化仍非常剧烈,以及宗派和教派的传统矛盾难以治愈、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冲突等等,这些弊病都对印度的“强国梦”有着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在国际上,印度的大国之路也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与冷战时期相比,印度今日的国际环境应当说更好一些,但与冷战时期印度仍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相比,今日的国际环境反而使印度更难发挥影响力了。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可能是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给印度的“第三条道路”提供了较大空间,印度倡导的不结盟运动因而取得较大响应,使印度在尼赫鲁的强力领导下取得了较大的外交成绩,那段时间也被誉为印度外交史上的“黄金时期”。而冷战时期的这种唯意识形态为重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印度的优势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发挥,这却是印度不易获得或找到的。例如印度在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防止核扩散问题时决定作出核选择,其中一个重要动因应该是寻求印度的全球大国地位,但印度的这个行为是否确实如其所愿却大可存疑,而这个行为的后遗症也绵延持续多年,迄今仍未彻底消除。又如印度孜孜不倦寻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多年,动用大量外交资源,多年努力而未果,除了国际社会对此尚无共识外,印度是否被真正视为有影响的大国也仍然是一个问题。尽管国内国际都存在着各种挑战,但印度通往大国之路的政治意志和决心仍然是强劲的,印度追求强国地位的梦想也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并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作为新兴大国的重要成员,随着发达国家的国力和影响可能出现相对下降的局面,印度的国际地位自然会随之上升。此外,印度的国防能力建设近年来非常突出,虽然向他国购买仍然是主要渠道,但印度在防务上的大规模投入在客观上造就了一个军事大国,并且由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对印度的看法比较温和,印度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可以购买到需要的先进武器系统,印度已成当今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