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中美关系评论”是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文集。本辑将对2012年大选年背景下中美关系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深入剖析中美在各议题领域的互动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学界的中美关系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全球领导力更新与中美关系未来
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这样解释造成人类空前悲剧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何最终会爆发: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原本长期处于健康的竞争关系,但是雅典实力的增长与对外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妒忌和一些城邦的不满,恐惧和误解的积累最终使得双方兵戎相见。
仔细研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们发现除了陆海恢弘的战争图景,其实更令人掩卷长思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内部各自出现的严酷惨烈的党派斗争和这两个城邦之间复杂的权势竞争以及微妙的战略心理变化。斯巴达和雅典为了捍卫“安全、利益和荣誉”而做出了具有世界大战意义的战争决定,随后展开旷日持久的征服、抗衡以及明争暗斗,不仅让两个体制不同、战略有别的城邦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心理上反复较量,而且战火波及到了当时的整个地中海文明,数百个城邦在两极格局的支配下被迫做出联盟与“被联盟”的痛苦选择。
战争是残酷的。为避免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人类必须努力寻求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共存之道。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亚太战略格局的重大调整,中美两国似乎也悄然间走到了同样重要的历史节点的抉择面前。
回顾2012年的中美关系,我们不能不把视野首先拉到中美竞逐的历史大舞台之上,从“国内政治回归”角度来看全球体系及各国内部的政治走向,从而进一步考察中美两国竞争与合作的背景。
2012年可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选举换届年,大约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进行换届,约51个国家和地区的议会立法机构完成更替。在密集的选举换届时间表中,既有美、俄、法这样的世界性政治经济大国,也有墨西哥、委内瑞拉、韩国等初具区域影响的新兴经济体;既涉及到债务危机四伏的西班牙、希腊、冰岛等欧元区国家,也涵盖了埃及、也门、利比亚等“阿拉伯之春”后的重建国家。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政坛洗牌,无疑牵动着大国博弈的走向,为整个国际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的同时,也为中美关系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总体而言,选举政治加剧了国际舞台的戏剧性色彩,其效应从短期震荡发酵为长期波动。
其一,面临选举换届的压力,执政者往往将视角更多聚焦在国内议题领域,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的当下,各国经济议题成为当选与否的关键所在。这就意味着,不少国家领导者在大选年疏于保持更为紧密的沟通,这也就积累了各国协调的成本,放大了产生分歧与摩擦的可能。
其二,在过分关注经济等国内议题时,执政者极有可能无法短期内有效达成提振经济的现实绩效,于是转而跌人“民粹主义”的怪圈当中。尤其是在对决竞争激烈的政党政治的扭曲之下,参选者炒作某些外部议题,将国内矛盾转嫁为国际矛盾,不但推卸了自身责任,而且还起到了在危机中强化自身领导力的效果。
……
前言:全球领导力更新与中美关系未来
第一部分 选举年与中美关系
第一章 领导力变革:2012年美国大选全盘解析
第二章 国会山洗牌:2012年美国国会选举与中美关系走向
第三章 “第二任期魔咒”:2012年大选与美国政治的塑造
第二部分 中美关系中的战略互动
第四章 中美“亚冷战”:特征、成因及未来趋向
第五章 霸权护持: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经济战略
第六章 “藏独”活动美国化:达赖集团在美活动的延续、变迁与对策
第七章 能源独立: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现状与前景
第三部分 亚太局势与中美关系
第八章 跨越白令海峡:美国战略东移与美俄关系互动
第九章 朝核问题:中美两国的利益平衡与战略博弈
第四部分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第十章 两岸前景:2012年岛内选后和中共十八大后台海政策的评估与走向
结语:“中国梦”引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2年中美关系大事记
第一,从选民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选民对罗姆尼支持度更高,而女性选民更加青睐奥巴马。在女性选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今天,赢得其稳定支持,无疑是胜选的关键因素。
第二,从选民的族裔来看,白人选民更加支持同为白人的罗姆尼,其他族裔则普遍支持奥巴马。不仅黑人对奥巴马有超过九成的支持率,拉美裔和亚裔对奥巴马的支持度也超过七成。考虑到黑人与拉美裔选民占美国选民的比重越来越大,共和党候选人的支持群体在相对萎缩,选民族裔构成很可能成为未来大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第三,从选民年龄构成来看,40岁以下的选民更加支持奥巴马,40岁以上则更加支持罗姆尼。相较而言,年轻选民的政治立场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年龄较大的选民的政治立场已经比较稳定。从2008年开始,奥巴马就赢得了青年选民的支持,这次选举也不例外,他在18-24岁和25-29岁的年龄段都赢得了60%的支持率。因为年轻人更加熟悉互联网和社交传媒,动员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将会大大有利于选举造势和动员。
第四,从选民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呈现出较为有趣的特征。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弱势群体普遍支持更加关注他们利益的民主党,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往往有关心弱势群体的自由主义倾向。这两个群体明显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其他群体对两党候选人的支持程度大致持平。
第五,从思想倾向和政党归属来看,此次大选再次反映出美国社会较为严重的政治对立局面。民主党候选人赢得了该党派或自由主义思想选民的绝对支持,共和党则赢得同党或保守主义倾向选民的绝对支持,这种对立也体现在国会议员的选举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立选民的倾向就对选举走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此次选举中,民调显示有56%的中间选民支持奥巴马,而罗姆尼获得支持的比例只有41%,双方相差15%,说明奥巴马的政策赢得了大多数中间选民的支持,因而才能赢得全国过半数选民的信任。
第六,从选民的宗教信仰看,由于罗姆尼属于基督教中相对少众的摩门教派,他在该教派信徒中获得了较高的支持度。在主流教派的新教和天主教中,罗姆尼和奥巴马各自领先。在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信徒和无宗教信仰的选民中,奥巴马的优势较为明显。
最后,从选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在家庭年收入少于5万美元的群体中,奥巴马的支持率很高;在这一标准之上的选民中,罗姆尼更受欢迎。虽然奥巴马将25万美元家庭年收入视为区分中产阶级和富人的标准,但是显然这些中产阶级群体并没有完全被声称代表他们利益的奥巴马所打动。由于美国目前的债务危机十分严重,巾产阶级普遍担心奥巴马会进一步加税,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共和党候选人提出的不增税甚至减税的政策对其有着明显吸引力。不同收入选民群体对两党候选人的不同支持度,也反映了目前美国社会中,富人是否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税负、穷人是否理所当然应该依赖政府的政策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