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而张青松和董兆乾是中国南极考察的先行者。从他们1980年1月第一次访问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算起,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已历经40个年头,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本书的前三章,作者以自己曾4次参加南极考察的亲身经历,记述了中国南极考察初创阶段的历程;后四章则根据已有资料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编
本书对科学史社会文化转向的肇始之作——“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作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首次尝试,后由于种种原因,其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BR》本书通过追溯赫森论题的历史背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赫森对贝尔纳、默顿、李约瑟等的科学社会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尽管赫森论题受到时
科技场馆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充分调动科技场馆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有效促进科技场馆与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议题。“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中国科普研究所一直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和培养
本书从比较的角度对两种思想传统下的科学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以俄苏与西方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思想优势,在分析各自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俄苏科学哲学独特的发展道路,总结其思想资源,为推进中国科学哲学的本土化发展寻求重要的思想启示。《BR》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西方与俄苏科
本书以喜剧评书方式,从全新视角,重现人类有史以来各个时期顶ji科学家们的风貌。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全面了解真实的科学家,而且想激励相关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立志成为科学家。本书不是千篇一律的“科学家传”,更不是堆砌式的“科学家故事集”,而是以时间为轴线,通过科学家们的历史轨迹,展现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和全球科学家成
本书以系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通过错误系统论域以及错误系统元素变换消除系统错误。其次在研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一般系统结构的状态方程以及一般系统的结构图及其功能函数,并分析了系统错误的静态以及动态基本结构。再次通过大量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各类系统,分析其组成结构,探索组成各种复杂系统的基本结构,归纳各种系统基本结
本书以喜剧评书方式,从全新视角,重现人类有史以来各个时期**科学家们的风貌。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全面了解真实的科学家,而且是想激励相关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立志成为科学家。与以往大家熟悉的“科学家故事”或“科学家传”不同的是,本书绝不做任何简单机械的素材堆积,而是以时间为轴线,通过科学家们的历史轨迹,展现科学发
科学,绝非仅仅赋予了神秘色彩,而在于它是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科学的小游戏,可以把孩子带进科学的海洋,让他们亲自动手去体验,思考问题,探索原理。本书所列举的小游戏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内容,以好玩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对科学神奇的力量充满好奇,让孩子通过探索去掌握知识,教会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每一个正在求知的孩子
本书共7章,系统地讲解了系统工程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系统与系统工程概述、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结构模型、分析模型、系统仿真、系统评价和系统工程应用综合案例等内容。本书中的主要章节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并在系统仿真部分安排了实验环节。 本书既可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的基础教材,也可供从事系统
本书系统介绍了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的可供性理论的理论基础,概括了可供性理论的逻辑框架,探讨了可供性概念的关系本体论、具身认识论意义,并运用可供性理论,考察技术的起源、技术人工制品的具身性等,提出了新的生态自我概念。本书还概括了基于可供性的设计方法论的三机制,即关系协调预设、动作尺度契合、界面互动。作者探讨了将可供
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于2019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重点围绕“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约束、国际化交流、信息化支撑”的科普工作新体系展开研讨。本书收录了会议入选论文66篇,针对科普理念创新、科普方式转型、科学素质促进等方
本书从基础与交叉前沿、空间光电、信息、材料与制造、先进能源、生物、人口健康、农业、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等主要科技领域及重大基础设施,选择纳米电子学、深空探测、量子计算、轴承钢、多能互补系统、合成生物制造、癌症新疗法、植物微生物组、海洋牧场、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这11个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前沿学科、热点问题
“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最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久以及获取最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1/6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
本书立足于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实践中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规范与社会、文化、经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实在观、因果性、量子纠缠与自由意志、集体意向性、非概念内容、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等问题,阐述了一种可接受的科学观;立足于日常生活转向、道德批判与个性伦理学建构三个视域,揭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意义;从大数
本书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提炼出当前科学解释转向了语义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科学解释的语境化趋向。本书立足语义分析方法在科学解释中的理论意义与科学解释、科学修辞学的语境化趋向,提出了科学解释模型的语境建构及科学解释意义建构的语境计算化,在此过程中,还从数学哲学与物理学哲学两方面简要分析了现代视域下科学哲学的语境关联性。在整
爱因斯坦一生中干过最大的“蠢事”是什么?霍金到底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伽利略错在何处?欧拉为什么感到遗憾?戴维为什么与法拉第反目?哈伯获得诺贝尔奖后为什么还遭人鄙视?哈恩为何为自己的科学发现后悔不已?…… 本书讲述数十位科学大师或败走麦城、或错失良机、或留下道德污点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科学家并非完
科学发明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沿着时间的脉络,重温了人类科学发明的伟大历程,结合思维导图的编写方式,为读者讲述了科学发明的发展进程,主要包括:最初的发明(1399年以前)、欧洲文明兴起时期(1400—1779年)、蒸汽动力与工业革命时期(1780—1869年)、电力与现代世界发展时期(1870—19
19世纪40年代,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包括进化主义、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逻辑学等,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西学东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当时中国的科学哲学发展、思想革命、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起到了“开民智、树新风”,以及促成近代中国科学观与科学精神
《随机实地实验: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运用》结合笔者过去十年的研究实践,探讨随机实地实验的理论、方法及在中国的运用。《随机实地实验: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运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于阐述随机实地实验的理论、方法及优势,归纳和整理国际上的研究趋势,并对国内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描述,还系统地探讨随机实地实验的关键技术环节、数据的
本书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校园创客活动与创客空间建设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记录了2015年以来校园创客活动的发展。课题组选取了近几年发展较好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校园创客案例,包括创客文化活动与区域推进、10所创客名校、多位创客名师开展创客活动,分享创客活动开展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艰辛而又快乐的探索历程。全书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