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泽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在新星和超新星、夏商周断代、科学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天文学史学科的引路人。本文集辑为六卷,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席院士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依次为《科学史综论》《新星和超新星》《科学思想、天文考古与断代工程》《中外科学交流》《科学与大众
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在南极冰盖持续数月的工作点滴和思绪。从第三极(青藏高原)到北极,再到南极,作者在现实与回忆中,思绪如潮。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南极大陆种种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景色,体会在广阔无垠的冰雪世界,极地和高山科考工作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同时又能感受到在寒风和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坚持的新
《复杂混沌系统同步及其应用》结合分数微分学、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MI理论等内容,按照不同耦合方式对系统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多重复杂性条件下的系统动力学性质和同步。其中,混沌映射分析包含对经典混沌映射和类分数阶混沌映射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连续混沌系统研究包含了对Lorenz系统等经典混沌系统和复数域下扩展混沌系统
《科学写作指南》对科学写作给出了全面、详细且实用的指导性建议:如何习得的科学写作技能、如何为不同的媒介进行科学写作、如何以不同的风格进行科学写作、如何就不同的主题进行科学写作、如何在不同机构开展科学传播等。
《中国科普创作发展研究.2021》聚焦繁荣科普创作中关键的人才队伍问题,对近些年来国内不同类型的科普创作人才挖掘、培训、激励、扶持的特色与典型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剖析实施路径,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探析人才成长规律和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讨促进科普创作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硬科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技术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将引领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实现硬科技的突破,将助力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领先优势,也是保证我国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根基。 本书首先回顾了历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大国地位更替的,在此基础上,从当前社会语境下硬科技的内涵出发
本书是第十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评审出的入选论文合集。这些论文从教育生态下馆校结合体系的构建、国外馆校结合案例研究、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典型表现、馆校结合在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馆校结合评价研究和非正式教育环境下科学教育工作者专业提升路径7个方面探索了科学教育新征程下的馆校
自1986年以来,孙小礼、龚育之、何作庥等前辈学者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培育了一个融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研究于一体,以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改良为目标的研究传统。《探索由真鉴善的科学之路》收录了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界20多位一线学者近十年来的代表性文章,作者均曾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攻读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九版)》系统地论述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是作者长期从事灰色系统理论探索、实际应用和教学工作的结晶,同时还吸收了国内外同行近年来取得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新成果,精辟地向读者展示出灰色系统理论这一新学科的概貌及其前沿发展动态。《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九版)》共19章,包括灰色系统的
本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化学基础知识,通俗、生动地解释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对一些特殊的现象,还给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些都将帮助读者开阔思路,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本书采用对话的形式,亲切自然,说理浅显,引人入胜。如果原来有人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且枯燥乏味的学科,看完本书,他一定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
数学无处不在,它藏身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个人投资理财、置业经商,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本书采用谈话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初等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语言通俗,亲切自然,说理浅显,引人入胜。全书共列举了60多个生活实例,可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是我国科学普及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1991年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发起,已连续举办27届,为我国科普理论创新和科普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交流支撑平台。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于2020年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科学素质建设。为更广泛地传播本届会议学术成果,主办方将大会学术委员会遴选的4
本书选取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标志性的科学发现,并介绍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和实际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那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学实验。正是这些实验的设计者以最精巧的实验构思、最简单的实验装置发现了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这些实验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较高咨询机构,长期以来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决策咨询和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BR》“中国科学家思想录”较为系统地对这些重要报告和院土建议进行了梳理和精编,记录了广大院士在科学研究
新兴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生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动态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理论发展趋势看,新兴技术及其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技术经济一体化系统中,以技术生命和创新生态理论为指导,用实证和案例方法来开展。本书也是秉持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首先对新兴技术的形成机制,包括起源、路径及影响因素开展系统研究,重点就企业对不同新兴技术路
本书是作者团队针对系统组织管理中的理论应用前沿问题,聚焦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的新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团队提出的系统发展基本原理、反馈环开发原理与管理对策生成原理等三个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计算法、关键变量关联反馈环分析技术、顶点赋权图分析技术、全部反馈环关键因果链
《中国科技之路.信息卷.智联万物》系统地梳理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呈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先成就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立足创新的发展、实践的勇气、开放的精神,以全球化的视野描绘信息时代的宏大图景,勾勒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和国计民生战略规划的壮丽画卷。 第一篇总括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
《中国科技之路.总览卷.科技强国》以新中国科技发展宏观历程为主线,以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部分重点、亮点为切入点,力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科学与伦理问题不仅是科学伦理学、科学哲学等学科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对于科学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对于科学家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对于端正社会对科学的态度,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本书作者在研读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思考,紧紧围绕科学与伦理这个中心,针对其中包含的主要议题,诸如科学的善恶、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