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历史纪实类作品,主要介绍革命战争时期,滦东的文艺工作者坚持在敌后开展文艺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文艺作品的史实。滦东是滦河以东地区的简称,位于冀东东部。抗战爆发后,东北军民流亡入关,滦东民众最先听到《松花江上》《流亡曲》等流亡者的歌声。1933年长城抗战从山海关打响,东北军在滦东浴血阻击日军。29军的《大刀进行曲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万千,,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本讲座以文化精神为经,以文化特征为纬。穿越人文化成的浮云,直抵文明以止的高峰,为读者解读中华文明天人台-、中正仁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独特品质。更以丰富的实例,带读者一起品读中华民族的多元-体,仰望立心传道的万世师表,领悟仁者爱人、伦理本
本书围绕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深入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任务是借同道之力,深入挖掘丝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语言、文字、考古、艺术等问题的新材料,尤其关注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美术考古、艺术考古等图像的相关研究,倡导“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试图透过历史文物,探索丝路上“人”的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一方面,中华文化由多民族传统共同构成;另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又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向现代转型。如何在民族传统与国家力量之间互动,是民间文化精英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以歌师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依托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描述和解读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传承赓续的民间文学,探寻歌师所呈现的个体与群
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社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上卷(总第28卷)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白寿彝研究”“史学史文献整理及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及学术会议综述”六个栏目,刊发论文、评论和会议综述22篇。史书编纂与政治观念的联系问题是史学史研究的经典命题,近年来研究热度颇高。王亮军《论范晔〈后汉书〉中
天山北路地区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以清代新疆天山北路文化错综分布、融合及变迁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从历史、地理的视角探索其变迁轨迹、规律和机制。其相关研究对丰富新疆地方史研究、推动地区文化建设、加强民族交融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将蒙古人在欧洲和亚洲的征服、统治和外交往来的历史置于中古时代游牧群体与农耕文明交往的宏观背景下,对其军事征略、政治捭阖、外交往来、商旅交通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较为客观地归纳了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动因、特征和影响,可以为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
法英交流协会2003年度伊尼德·麦克劳德文学奖 《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这是拿破仑第一任妻子、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一任皇后约瑟芬的传记。一直以来,约瑟芬都被拿破仑一世的光环遮盖,但在当时,拿破仑却为她着迷甚至发狂,她与拿破仑相互成就,她的个人名声甚至要好过伟大的皇帝,她用智慧和魅力在湍流奔涌的年
运河学研究
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同时,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就。《BR》1958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的科研工作。60多年来,他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在叶开沅先生的指导下,他进入了力学的20世纪前沿领域:板壳非线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创立了优美的修正迭
本书为石景山区何家坟墓地考古发掘报告。该墓地于2013和2016两个年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060平方米。出土汉代、西晋、辽代、明代、清代等不同时期墓葬80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瓷器等遗物198件。考古遗存数量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区域特点突出,是一部浓缩的石景山区物质文化史,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北京
本文集含回忆纪念性文章、左大康先生重要著作和著作目录等部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集。本文集反映了左大康先生的研究历程和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反映了地理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员对左大康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深厚情感。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4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以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一套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本书为丛书的第16集,收录9篇考古发掘(调查)报告(简报)和16篇研究论文。报告内容涵盖大荆湖周边遗址、屈家岭遗址东周墓葬、洪家坟山西汉墓地、春陵侯城遗址、大海塘三国墓葬、洋塘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13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境外重要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
环月亮泡地区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是《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考古工作规划》中的重要内容。2012~2014年、2016年后套木嘎遗址考古队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对遗址所处的环月亮泡地区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清末民国时期遗址73处,采集各类标本共计1800多件。此项调查是吉林省境内首次开展的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卷主要从2022年出版的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走向与前沿趋势,旨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