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治理理论与经验,回顾了中国社区治理改革的历史脉络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全方位考察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深圳经验:首先在实践层面系统考察了深圳社区治理的经验,探讨了党建、管理、服务、自治四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其次在政策层面分析了在建设先行示范区背景下深圳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提出深圳要为全球超大
本书选取“家-村-国”关系下的村落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南地区一个侗族村落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调适,村民生活形态的变化和行将消逝的农耕记忆。通过对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以“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互嵌模式的研究,重新认识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发
本书以川西平原上的界牌村为例,以一个普通村落的实践来研究我国城乡关系的微观变化,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本书描述了界牌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过程,特别是从国家、市场和村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互动视角出发,试图从学理上回答界牌村的成功之道。界牌村经历了初步融合、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正走向城乡一体的新发展阶段。从界牌村的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不懈奋斗,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
本书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实践,以21世纪世界与中国“两个大局”为背景,全面深入探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命题。书中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线索,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时代之声、关注时代主题、解决时代问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
这是一项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问题的考察。作者透过田野调查资料描画了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形式,同时将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制度政策等要素纳入分析,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的具体机制进行了较为丰富和饱满的呈现。作者认为,劳动力更替的边缘化和外部化两种模式不仅给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流动造成障碍,也使农民工子女在智性、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
讲好中国公益故事:社会组织公益传播案例集
本书考察了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以及其对社区治理产生的影响。在详细了解社会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深入社区进行调查,了解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并通过实地调查及访谈、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评估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效果。通过对比社会工作介入前后社区治理情况的变化,归纳出社会工作介入我国社区治理的机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对政府热线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本《民声四十年——中国政府热线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从历史叙事入手,系统阐述了我国政府热线的发展历程、对政府热线的理论探讨、热线应用的实践创新和对政府热线未来发展的愿景展望,详尽汇总了世界各地政府热线发展的优秀案例,为当下我国政府热线的整合
本书围绕“中国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核心问题,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文件,厘清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轨迹,同时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最新实践,概括与阐述党的领导、法治建设、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政府履职、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并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形成新时代国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立足新时代,聚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主题,从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规律、健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机制的角度,分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机制、濡化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从系统论把握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以有效指导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廓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复合系统和内在结构,深入分析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辩证关系,全面系统阐述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勾勒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谱系,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特征,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实务》从调查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或现象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基础知识、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主要类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基本程序、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内容;搭配数字资源(以二维码呈现),方便教学与温习。本书突出对调查方法和操作
本书是国内首部公开出版的专题研究“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著作。书中用大量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和系统性分析,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上海市老龄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
本书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原则,研究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素质要素、主体构成和建设方略等问题;重点探讨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主导之维、规范之维和合力构建;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融入精神文明主体建设的实践方略。
本书分“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之思”“人才培育与社会实践之行”上下两篇,收录了《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回顾与展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省灵活就业群体的养老保险参保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等论文。
本书是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美德为纲,并从上百部文化经典中选择经典语句分110个小主题,以诠释讲解的的方式展现每一个主题的内在逻辑,系统阐释每种精神的内涵、意义。以辅助或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思考、理解、体悟。主题鲜明,取材广泛,结构合理,系统全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认知中华文化精华,学习传统道德经
《社会创新研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信息中心、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等联合编辑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刊秉持“倡导公益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的理念,追求“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针,崇尚“原创研究、实证研究、深化研究”的精神,设有“基础研究”“实践创新”“调查研究”“
2017年8月,以“百年乡建与现代中国”为主题的首届乡村建设研习营在近代乡村建设集大成之地——重庆市北碚区(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乡建先贤的实践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所在地)举办。研习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实践者与研究者四十余人。温铁军、戴锦华、刘健芝、吕新雨、薛毅
本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享发展的关系”为主线,将共享发展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当今自身发展相结合的境遇中,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历史发展和形成逻辑。本书强调,共享发展的内容由物质共享到多样化共享,由局部共享到全国共享,由国内共享到全球共享,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成就,剖析了“晋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