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续语录》二十卷,为清代李光地的日常学术讲论语录集,由其弟子徐用锡、孙李清植纂辑而成。以经义、性理、诸儒、诸子、史书史事、治道、诗文为类,所涉不惟理学,博及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天文历算、律吕、音韵诸学。与同时代理学家的语录体著述相较,论述可谓广泛,可谓研究李光地学术思想的代表作。此书以道光《
古籍整理。《诗书古训》采辑《论语》、《孝经》、《孟子》、《礼记》、《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十经中引《诗经》《尚书》者,各系于《诗经》《尚书》各篇、各句之下,又采辑诸子之书、史书引《诗经》《尚书》者,低一格书于十经之后。凡所引征,各注所出,不加己意。所引至为繁富,子、史之书如《荀子》《孔丛子》《汉书
《船山学新探》(上下册)为王船山诞辰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60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研讨会开幕式嘉宾的讲话与主题发言,揭示王船山思想学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现代意义。第二至第七部分反映了近年来船山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船山思想本体研究、船山思想与社会的关系、船山思想的学术溯源与比较分析等。该书是对船山思想研
本书是研究晚明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生平思想及其与明清哲学关系的专题文集。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的“黄宗羲与明清哲学”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论文为基础,遴选分辑编定而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思想大家,在理学心性之学、经史之学、政治哲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均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王夫之行迹以及与王夫之相关的文物遗迹,重点对桂林、肇庆、南昌等地与王夫之有关的文物遗迹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保护建议。第二部分是通过走访湖南省衡阳县曲兰、关市、西渡、界牌等地的王夫之的后裔,全面揭示了王夫之后裔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该书在船山学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
本书将荀子思想作为乾嘉学术思想的对话对象和建构资源,来探讨戴震、章学诚为代表的乾嘉学者的义理之学与荀子思想之间的关系,发现他们的思想普遍地具有鲜明的荀学性格,总体而言,均不失为从其自身时代和理论的立场对于荀子思想理路的重要推进和改造。由此,乾嘉学者整合先秦儒学尤其是荀子思想的理论资源来重构的乾嘉新义理学的基本面貌得以具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陈腔滥调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作者主张,应重视基层圣贤在推动中国文化统一性、塑造基层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把被教化者视作一种教化主体,关注细民怎样改
《槐轩全书》为清末大儒刘沅毕生之力撰的哲学巨著。刘沅39岁时奉母命迁居成都南门三巷子潜心治学,教授弟子,侍养母亲,“撰述《四书》《易》《书》《诗》《春秋》《三礼》恒解、《孝经直解》《古本大学质言》《史存》《槐轩约言》《杂著》《拾余四种》《子问》《又问》《俗言》《正讹》诸书传后”,逐渐形成了以追索孔孟元典精髓、实践人伦、
本书所集文字,大略分为三辑:甲辑雅废夷侵,主要从解读诗文和文人群体交游入手,探索晚近学士大夫在他们所谓小雅废四夷侵局面下的委曲心境。乙辑道术科分,收入三篇在学术史、教育史方面试探的长文,分别讨论教育体制与史学、经学的近代转型。丙辑文学小言,围绕近代文学研究,涉及文论、小说、文学教育等话题。
部分为《颜元评传》。这是颜元逝世300年来部专门为他撰写的学人评传。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五章,主要介绍颜元的身世与事业。中篇八章,其中第六章为颜元学术思想之概论,以下七章则分别探讨其政治、经济、义利观、军事、礼仪、崇儒、哲学等方面的思想。下篇七章,则专门论述其教育思想。其中第十四章论述颜元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