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
本书由西南政法大学组织编写,共选取了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查塔姆研究所等18个世界知名智库作为考察对象,主要针对这些智库的形成与发展、组织架构、主要活动、影响力及形成影响力的成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鉴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对世界知名智库的组织架构、研究模式等内部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方法的学习是素质培养的核心环节。本书是专为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撰写的方法教科书,从哲学理念、学科方法和研究设计三个层面,对如何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和实现创新的路径,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的主要学科方法,以及学科定位和研究的具体步骤,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介绍。基于方法论的视角,本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什么是国际关
隐喻是人类了解周遭世界一个最基本的方式。本书全面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存在的隐喻,考察了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范式中的隐喻表达,如现实主义的权力隐喻、安全隐喻、博弈论隐喻等。作者指出,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大多数术语、概念和分析工具在本质上都具有隐喻性质,隐喻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国际事务领域的政治家和决策者界定问题和制定政策的
自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大陆的国家间冲突数量明显下降,国内冲突成为非洲大陆与地区和平的主要威胁。国际及地区组织、相关国家、非政府组织等不同性质行为体积极参与非洲建设和平进程,致力于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作为非洲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通过提供物资援助、加强经济军事合作等方式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冲突后重
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或后高加索,从行政区域上来讲主要包含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南高加索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禀赋,地缘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东临里海、西邻黑海,扼守着里海能源进入黑海的咽喉,是联结亚欧两个大洲的结合地带,也是古代
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气候治理二者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为基础,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全球气候治理规范与制度、全球气候治理权力格局三个要素,系统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尤其是分析和考察了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新变化
1949—1950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也是国民政府统治旧中国的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立的时期。面对新旧中国更替的巨大变化时期,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华经济利益和香港的安全,开始在外交上对中共及新中国采取主动地外交政策。同时,伴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在英国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英国与国民党、中共在多
2022年以来,美国与中亚各国开展频繁互动,似有重回中亚博弈场的态势。教育一直是美国价值观外交的的重要抓手。美国在中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关注度虽不及安全与经贸合作,但作用不可小觑。本书梳理美国与中亚三十年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即中亚各国独立初期面临艰难的教育转型,美国顺势成为中亚国际教育合作的首号对象;总结了这种合作的实
本书大量利用中外交涉文件及各租界的土地章程、工部局年报等档案,订正了迄今在租界研究中存在的差错,并增加了原书中内容单薄的有关租界法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列十三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囊括了当今租界研究的各项关注,既陈述“理乱兴亡”,如各地租界的开辟、扩展、兴衰,以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互间的冲撞、相持、汇合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