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马克思文本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挖掘、梳理和总结马克思的财富观,对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论基础、马克思财富观的生成靶向以及马克思财富观的核心要义予以具体的探究和阐释,并在马克思财富观的视域下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路径和目标加以思考,旨在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究并揭示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启
本书从文献梳理、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几个途径探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策略。本书对进一步拓宽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路径,更好地弘扬主流价值观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一种价值判断成为多数人的看法时,便形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说它代表着主流意识社会的思想形态。
本书关注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强调社会维度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的研究很多时候被冠以社会认识论研究之名。长久以来,知识的产生和辩护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来源,强调个人理性对知识的重要性。而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认为个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随着心理学的确立和哲学中实证主义思
本书为“人格心理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旨在探讨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主题,追踪国际学科前沿,系统总结人格心理学领域一百多年来的学术成就,向国内学术界全面展示人格心理学的最新成就,而且以富有人文气息和阅读亲和力的方式来传达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心理学家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帮助读者了解自我。本书阐述“自我”这一主题,全书由4篇14章
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又无法忍受孤独,所以要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建立合适的界限,但合适的界限是以丰富的内在资源为基础的。 当变化无常的世界压迫着我们,是这些内在的力量为我们提供庇护,保证我们不会做出浅薄无知、冲动和过于情绪化的反应。这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恰到好处的界限》一书旨在帮助我们发现并调动自己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文本研究,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这一问题展开对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论述。本书的主要工作包括追溯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渊源,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价值思想的理论地位,分析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当代价值等。本书系统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从哲学转向经济学,又回到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辑围绕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以及伦理学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探讨了墨子的和平伦理思想、梁漱溟的政治哲学、陶望龄生死观的“五个面向”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又深入思考了
本书分为“辩证法与政治哲学”“辩证法与《资本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篇。这三篇大致从哲学史、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三个维度的内在结合,对马克思“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与古希腊的对话辩证法、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政治哲学”解读,论证和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所实现的政治转向及其政治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