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物语》系作者数十年间,生活、行走在长安大地上所见所感所思的文字结晶。作者幼年生活在长安终南山下,长而求学、工作、生活于长安城里,对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喜欢这里的人物故实,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并对其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深情。全书从事物、风物、人物、景物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历史作背景,书写了自己的个人体验。相信有心的读者,通过仔细的阅读,一定能从其平实、冲淡的文字中,体味出那一缕幽幽情愫。
事物
城墙上空的风筝
风从城墙边吹过
小南门
四府街
粉巷
纸坊村的黄昏
方家村
西安的早春
环城公园
文昌门
青龙寺
迎春花
城墙下的梅花
体育场
大雁塔十字
翠华路
曲江
寒窑
城南记
好枪
风物
春天的野菜
茄子
荷
柿树
紫薇
豆四种
里花水的植物
青龙寺·桃花
木槿
忙月闲天
雨
木瓜树
秋荠
喜鹊
夏日草木
石榴
雪忆
说梅
里花水的花事
夏日蝉声
螃蟹
人物
草色青
温暖中的疼痛
苗圃里的爱情
小菊
凤翔哥
四个小板凳
两位先生
场院
豆腐坊
马房里的麻雀
园林场往事
稻地江村小学
一个会种蘑菇的同学
两个拳师
护秋人
八月的庄稼地
绒线花静静地开
玉兰
进山
年灯
马车
景物
地名志
小峪记
王家沟
沣峪记
土门峪的桃花
白石峪
樊川晚浦
潏河记
太平峪
翠华山
红草园记
南豆角村的春天
《长安物语》:
父亲在世时,每年的年三十夜,他老人家总要亲自下厨,做几个菜。然后,一家人围着桌子,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父亲最拿手的菜有两个,一个是麻辣豆腐,一个是板栗烧鸡块。每年,他几乎都要做这两道菜。豆腐是父亲做的,鸡是自家养的,至于板栗嘛,是父亲到杜曲集市上买的。父亲过去是不会做饭的,关中男人也没有下厨做饭的习惯,每年的除夕夜,他之所以要亲自下厨,全是因了我和三个弟妹,他想让我们高兴一下。父亲学会做饭,纯属一个意外。大约是1971年吧,父亲受公社的派遣,远赴海南,学习水稻改良,一去七个多月。起初,他们在当地吃派饭,后来几个人嫌老麻烦老乡,就决定自己动手,轮流做饭。一来二去,父亲竟然学会一套不错的厨艺。当然,最初,他也是受了一番苦的。听母亲讲,父亲刚学做饭时,实在是一头雾水,没奈何,第一顿饭,竟给同伴做了只有跑山人才做的老鸹头。酒是要喝的,一和我们喝酒,父亲一下子变得和蔼了,没有平日的严肃了。酒实在是好东西,它拉近了我和父亲的距离,让我觉得这个家更加的温暖。
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早晨的五点钟,父亲就起床了,他和母亲一起,要为我们包饺子。而此时,我和弟妹们,则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睡梦中,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有父亲当当地剁饺子馅的声音。待我们起床后,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到了我们的手里。那饺子真香啊,汤里还漂着许多香菜末,葱花什么的,一望就让人馋涎欲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