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及案例研究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管理者、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本书针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意识较低、定价方法缺乏、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论述了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研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遗传资源的价值论述以及遗传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研究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不同类群、不同濒危等级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基准价格,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定价程序和方法,以30种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研究了自然保护区遗传资源种群调查、编目和监测方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建立了遗传资源保护价值评估方法和成本分析方法,开展了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案例研究。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
生物遗传资源(以下简称“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遗传资源是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但是,长期以来,遗传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定价方法缺乏、投资渠道单一,是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障碍。为此,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遗传资源经济监测评估方法与工具研究”(项目编号:2012BACOIB01)和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绿色发展机制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09039)的资助下,我们开展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以及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构建了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并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完善了该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研究:对遗传资源的定义进行了辨析,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和范畴,阐述了遗传资源的类型、特点、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了遗传资源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类型,对遗传资源的价值内涵进行了深入思考,讨论了实现遗传资源价值的进展、条件、途径和作用,对各类评估方法的应用对象及核心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数据需求、适用性及局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2)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提出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的原则和工作程序要求,对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准价格进行了界定,将典型动植物遗传资源分成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影响因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基准价格定价方法。针对4类物种资源,采用条件价值法,通过在南京市预调查(557份问卷)、安徽安庆调查(486份问卷)、江苏无锡调查(441份问卷)估计了各类资源基准价格的影响因子及参数,确定了30种典型物种相应的价格影响因子的参数值、区间值等,并据此对选取的典型物种进行了基准价格核算。 (3)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效益研究:构建了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框架,确定了遗传资源保护成本评估的方法工具,从确定条件下的价值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不同角度对于自然保护区的遗传资源价值构成进行解析,并针对不同价值类型,确定了基于自然保护区的遗传资源保护价值评估方法。 (4)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从城市、产业园区和特色遗传资源产业三个尺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分别构建了不同区域尺度的遗传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以泰州市为例,评估了遗传资源,特别是银杏资源及其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南京市为例,评估了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各领域、典型园区的贡献。
目录
前言 1遗传资源的界定以及保护利用的概况1 1.1遗传资源的界定1 1.1.1国际条约对遗传资源的定义1 1.1.2有关国家对遗传资源的定义1 1.1.3我国对遗传资源的定义2 1.1.4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3 1.2遗传资源的类型3 1.3遗传资源的特点3 1.4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4 1.5遗传资源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6 参考文献7 2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8 2.1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8 2.1.1劳动价值论8 2.1.2要素价值论9 2.1.3效用价值论10 2.1.4均衡价值论12 2.1.5自然价值论13 2.1.6现代环境经济学家观点14 2.1.7对遗传资源价值理论的再思考15 2.2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概念系统16 2.3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类型及内涵18 2.3.1使用价值18 2.3.2非使用价值20 2.3.3总经济价值20 2.4遗传资源的价值21 2.4.1遗传资源价值的认识过程21 2.4.2遗传资源的价值内涵22 2.4.3遗传资源价值的量化评估24 参考文献24 3遗传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27 3.1自然经济价值评估方法27 3.1.1市场评估法27 3.1.2揭示偏好法29 3.1.3陈述偏好法30 3.1.4效益转移法32 3.1.5其他评估法34 3.2遗传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35 3.2.1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评价35 3.2.2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36 3.3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40 3.3.1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41 3.3.2在遗传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42 参考文献45 4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定价方法49 4.1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的基本原则49 4.1.1价值决定价格原则49 4.1.2核心价值主导性原则49 4.1.3价格与物种珍稀濒危程度相适应的原则49 4.1.4野生与驯养物种的价格差别化原则49 4.2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的基本程序50 4.3动植物遗传资源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51 4.4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准价格及其影响因子53 4.4.1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价格体系分类53 4.4.2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准价格54 4.4.3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准价格的影响因子55 4.5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方法57 4.5.1完全保护且没有市场交易的物种基准价格定价方法57 4.5.2有保护也有市场交易的物种基准价格定价方法61 4.5.3驯养和栽培应用不多的地方特有物种基准价格评估方法64 4.5.4开发应用广泛并取得经济效益的物种基准价格评估方法64 参考文献65 5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价值核算66 5.1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选择66 5.1.1价值评估方法选择66 5.1.2条件价值法简述66 5.2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价值核算68 5.2.1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开放式问卷研究——以南京市居民对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支付意愿为例69 5.2.2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两分式问卷研究——以无锡、安庆两市居民对东北虎保护的支付意愿为例75 5.2.3典型珍稀濒危物种遗传资源总价值核算80 参考文献80 附录1条件价值法开放式问卷82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支付意愿调查82 附录2条件价值法两份式问卷85 东北虎保护支付意愿调查问卷85 6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准价格核算86 6.1完全保护且没有市场交易的物种基准价格定价86 6.1.1完全保护且没有市场交易的动物基准价格定价86 6.1.2完全保护且没有市场交易的植物基准价格定价89 6.2有保护且有市场交易的物种基准价格定价91 6.2.1人工繁育难度系数91 6.2.2有保护且有市场交易的动物基准价格定价91 6.2.3有保护且有市场交易的植物基准价格定价94 6.3驯养和栽培应用不多的地方特有物种基准价格定价98 6.3.1地方猪遗传资源定价指标98 6.3.2地方特色猪种基准价格核算99 6.4开发应用广泛并取得经济效益的物种基准价格定价100 参考文献101 7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测度与效益评估方法102 7.1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与效益评估框架102 7.1.1成本效益分析的福利经济学原理102 7.1.2成本效益分析在自然保护上的应用及政策意义103 7.1.3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步骤105 7.1.4小结108 7.2遗传资源的价值与保护效益评估109 7.2.1遗传资源的价值109 7.2.2遗传资源保护效益的评估方法113 7.3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及测度116 7.3.1有关概念116 7.3.2遗传资源保护的途径与成本116 参考文献119 8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效益: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121 8.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121 8.2武夷山保护方案的成本有效性122 8.2.1识别保护目标和保护方案122 8.2.2方案Ⅰ:建立保护区124 8.2.3方案Ⅱ:建立生物走廊带127 8.2.4方案Ⅲ:毛竹生计引导(1986~1996年)130 8.3保护方案的综合比较133 参考文献134 9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本效益: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135 9.1保护成本测算135 9.1.1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135 9.1.2成本计量指标体系构建138 9.1.3管理成本估算138 9.1.4机会成本测算142 9.1.5成本估算结果142 9.2保护收益评估:选择实验法142 9.2.1选择实验方法国内外研究概述143 9.2.2研究方法144 9.2.3描述性统计分析147 9.2.4计量模型分析151 9.2.5结果及分析152 9.3保护成本与效益的比较153 参考文献154 10遗传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评价方法156 10.1基本概念界定156 10.1.1遗传资源及其价值构成156 10.1.2遗传资源产业156 10.1.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57 10.2理论基础157 10.2.1资源价值相关理论157 10.2.2经济发展相关理论158 10.3遗传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过程159 10.3.1自然环境中的遗传资源作用过程分析159 10.3.2社会环境中的遗传资源作用过程分析160 10.4遗传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构建160 10.4.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160 10.4.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61 10.4.3不同区域尺度的遗传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162 10.5遗传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计算方法166 10.5.1城市区域尺度遗传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计算166 10.5.2园区尺度遗传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计算168 10.5.3特色遗传资源产业尺度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计算169 参考文献170 11遗传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的评价:以泰州市为例171 11.1泰州市遗传资源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171 11.1.1泰州市遗传资源禀赋及其产业发展概况171 11.1.2泰州市遗传资源产业分类与计量统计173 11.1.3泰州市遗传资源及其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测算175 11.2银杏资源对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183 11.2.1泰州市银杏资源概况及其产业化用途分析183 11.2.2银杏资源及其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估185 11.2.3银杏资源及其产业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评估190 11.3小结192 11.3.1泰州市遗传资源及其产业社会经济发展贡献192 11.3.2泰州市银杏资源及其产业社会经济发展贡献193 参考文献195 12遗传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的评价:以南京市为例196 12.1遗传资源对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196 12.1.1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96 12.1.2南京市遗传资源概况197 12.1.3遗传资源对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评价199 12.2遗传资源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贡献评价207 12.2.1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及典型园区的经济发展207 12.2.2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的遗传资源经济贡献211 12.2.3南京生物医药谷发展中的遗传资源社会贡献214 12.3小结215 12.3.1南京市生物遗传资源的主要地位和作用215 12.3.2南京市生物医药谷遗传资源的主要地位和作用216 参考文献217 13从传统旅游到森林生态旅游的成本效益分析: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218 13.1生态旅游的概念218 13.1.1普通旅游的概念界定与存在问题218 13.1.2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发展218 13.1.3传统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区别220 13.2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概况220 13.2.1武夷山生态景观220 13.2.2武夷山文化景观221 13.2.3武夷山的生物资源221 13.3武夷山开展生态旅游的成本效益分析222 13.3.1成本效益分析原理222 13.3.2成本效益的评估方法222 13.3.3武夷山景区生态旅游成本的构成与分析223 13.3.4武夷山景区生态旅游效益的构成与分析225 13.3.5成本效益测算与分析228 13.4现状及发展趋势229 13.4.1景区现有的景观、物种情况及其变化趋势229 13.4.2政府扶持力度及趋势230 13.4.3消费者偏好、评价及趋势231 13.5对策231 13.5.1旅游产品开发偏重于观光层次,体验型产品有待开发,并提高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231 13.5.2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232 13.5.3对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细分市场,开发适宜性的旅游产品232 13.5.4提高旅游产品构成中“吃、住、行、游、购、娱”等结构的合理性232 13.5.5完善旅游设施,增加生态旅游资本投资232 13.5.6提升旅游业人力资源规模与素质232 13.5.7制订适当的旅游产品价格策略233 13.5.8制订合理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233 参考文献233 14生物医药资源的价值评估:以锁阳和玛咖为例234 14.1锁阳生物资源调查234 14.1.1锁阳的分布234 14.1.2锁阳生物学特征235 14.1.3化学成分236 14.1.4药理作用237 14.1.5锁阳市场的实地调查设计238 14.1.6锁阳市场的调查方案239 14.1.7锁阳实地调查结果与分析239 14.1.8锁阳价值体系244 14.2玛咖生物资源调查246 14.2.1玛咖的基源和形态特征246 14.2.2生长环境247 14.2.3化学成分研究247 14.2.4功效研究251 14.2.5调查内容和思路253 14.2.6玛咖在我国的分布、生长环境253 14.2.7玛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259 参考文献260 15海水养殖的环境经济成本效益分析:以象山港为例264 15.1网箱养殖的成本收益核算264 15.1.1象山港网箱养殖概述264 15.1.2网箱养殖成本核算267 15.1.3网箱养殖收益核算268 15.2网箱养殖的生态环境影响269 15.2.1生物多样性269 15.2.2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290 15.3网箱养殖内部化生态环境成本之后的经济核算294 参考文献294 16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面向决策者297 16.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丧失态势297 16.1.1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97 16.1.2我国的遗传资源及其丧失的态势298 16.1.3遗传资源的价值日渐明朗299 16.2生物多样性价主流化的障碍300 16.2.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300 16.2.2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外部经济效益301 16.2.3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将生态系统服务价格整合到市场价格信号中301 16.2.4市场失灵的后果302 16.3遗传资源保护的途径--经济学的视角303 16.3.1用价格界定珍稀濒危遗传资源的重要性303 16.3.2保护遗传资源的成本和效益304 16.3.3遗传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305 16.4政策指引306 参考文献307 17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面向企业管理者309 17.1生物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日益严重309 17.1.1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现状309 17.1.2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日渐明朗309 17.1.3保护遗传资源的意义310 17.2企业与生物遗传资源312 17.2.1部分企业的高额利润是因为未将环境成本内部化313 17.2.2企业行为影响生物遗传资源315 17.3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6 17.3.1生物遗传资源的丧失和退化316 17.3.2环境监管日益严格317 17.3.3公众意识和行为发生改变318 17.4企业行动321 参考文献323 18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面向消费者325 18.1遗传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325 18.1.1遗传资源的现状325 18.1.2遗传资源面临的丧失与流失问题326 18.2消费者对遗传资源的依赖328 18.3消费者对遗传资源的利用329 18.4消费者参与遗传资源保护331 18.4.1消费者的遗传资源保护行为331 18.4.2消费者影响政府行为332 18.4.3消费者影响企业行为335 18.5民众行为与倡导336 参考文献339
《生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及案例研究》:
1.1.4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在遗传资源相关研究中,经常涉及生物资源、基因资源、遗传材料和遗传资源等几种概念,但用法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生物”比“遗传”的含义广,因为其不要求含有遗传功能单位。 (2)“资源”比“材料”的含义广,因为其要求具有实际或潜在的价值。 (3)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区别不是很明确,但生物资源的概念范围比遗传资源更广,是遗传材料和遗传资源两个概念的融合,遗传资源更强调生物的经济属性。 (4)在很多场合,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概念都是等同的,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也能看出。《物种多样性公约》中第1条和第15条使用的是“遗传资源”,而在第10条中使用“生物资源”。 《生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及案例研究》认为,无论哪种界定,只要反映出了遗传资源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就可以采用。 《生物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及案例研究》参考《生物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技术导则》,将生物遗传资源界定为广义遗传资源,即“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价值)的,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包含物种及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系、类型),包括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染色体、DNA片段和基因等多种形态”,并简称为“遗传资源”。此定义以遗传功能单位为核心,并包含了遗传信息的各级载体,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更具有操作性,也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以及管理。 1.2遗传资源的类型 遗传资源可分为植物遗传资源、动物遗传资源和微生物遗传资源三大类(薛达元,2004),其中,植物遗传资源包括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栽培农作物种质资源、野生和栽培经济林木遗传资源、野生和栽培药材与花卉植物遗传资源;动物遗传资源包括野生经济动物资源、家养动物遗传资源和渔业生物遗传资源;微生物遗传资源包括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林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医学和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普通微生物菌种资源,以及大量栽培食用菌种资源等。 1.3遗传资源的特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没有设定产权的遗传资源被认为是属于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一种生产要素。自然资源所具有的可开发性、系统性、地域差异性等特点,遗传资源也有。除此之外,遗传资源还有一些其他自然资源所没有的特点,在人类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综合而言,遗传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复合性。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遗传资源不仅仅表现为可见的、有形的物,如动、植物体,或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细菌或受精卵等,遗传资源更具价值的部分是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遗传材料存在的意义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又必须以遗传材料为物质载体(王可利,2013)。 (2)再生性。遗传资源属于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相比,生物资源可以通过自然更新或人工繁殖来使其数量和质量得到恢复。 (3)有限性。遗传资源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再生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些动植物自然繁殖率低,加上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当种群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威胁到该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其遗传基因就有丧失的危险。 (4)有用性。该特征是遗传资源使用价值的体现。遗传资源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还是在农业、林业、医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内,遗传资源都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 (5)地域性。生物和非生物不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又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物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就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就目前遗传资源的分布而言,发展中国家分布的遗传资源较为丰富,而发达国家的遗传资源相对缺乏。因而,在遗传资源的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成为遗传资源的输出者,而发达国家则因为较高的科技水平和领先的开发利用意识成为遗传资源的开发者。 (6)未知性。对于很多遗传基因,人们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现在已经发现、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如银杏、红豆杉等。生物科技水平是决定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