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其意义极其重大而深远。《节约型社会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理论。主要从节约理论来源于节约实践出发,分别对古今中外的节约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同时对节约和浪费规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古今中外的节约悖论进行了批判。第二篇,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主要从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人手,探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产业体系、资源管理系统等相关内容。第三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主要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节约观念,借鉴国外节约经验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
我国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其意义极其重大而深远。本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理论。主要从节约理论来源于节约实践出发,分别对古今中外的节约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同时对节约和浪费规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古今中外的节约悖论进行了批判。第二篇,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主要从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人手,探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产业体系、资源管理系统等相关内容。第三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主要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节约观念,借鉴国外节约经验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
前言
第一篇 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节约是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
第一节 节约的实质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性矛盾
第三节 节约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
第四节 节约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第五节 永远弘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主要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评价
第三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中国现代节约理论
第一节 毛泽东的节约理论
第二节 邓小平的节约理论
第三节 江泽民的节约理论
第四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节约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我国经济学界对节约问题的探讨
第六节 中国现代节约理论评价
第四章 外国经济学及其他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第四节 苏联及原东欧经济学关于节约的理论
第五节 部门经济学及有关边缘学科的节约理论
第六节 外国经济学及其他经济学节约理论评价
第五章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
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第四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评价
第六章 节约和浪费规律
第一节 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第二节 节约和浪费规律存在及作用的条件
第三节 节约规律
第四节 浪费规律
第七章 节约悖论批判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节约悖论批判
第二节 中国古代节约悖论批判
第三节 当前中国节约悖论批判
第四节 告别凯恩斯幽灵
第五节 人类必须永远节约
第二篇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第八章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的由来
第二节 理论界对节约型社会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的实质与内容
第九章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 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节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
第三节 节约有利于克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浪费
第四节 节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节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六节 节约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第十章 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第一节 节约型党政机关
第二节 节约型企业
第三节 节约型事业单位
第四节 节约型学校
第五节 节约型社区
第六节 节约型家庭
第十一章 节约型社会的制度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制度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的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节约型社会的体制
第一节 节约型所有制体制
第二节 节约型国有经济体制
第三节 节约型财税体制
第四节 节约型投融资体制
第五节 节约型外贸体制、
第六节 节约型价格体制
第七节 节约型行政体制
第十三章 节约型社会的机制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实质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节约机理
第四节 市场机制的节约功能
第五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节约作用
第十四章 节约型社会的政策
第一节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二节 能源节约标准及政策
第三节 水资源节约标准及政策
第四节 原材料节约标准及政策
第五节 土地节约标准及政策
第六节 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标准及政策
第七节 节约型社会的干部任用政策
第十五章 节约型社会的产业体系
第一节 节约型工业体系
第二节 节约型基本建设体系
第三节 节约型农业体系
第四节 节约型运输体系
第五节 节约型服务业体系
第十六章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资源管理系统的内涵
第二节 资源发展战略管理系统
第三节 资源探测管理系统
第四节 资源开采开发管理系统
第五节 资源加工管理系统
第六节 资源运输管理系统
第七节 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
第八节 资源消耗预警管理系统
第九节 资源调节管理系统
第三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
第十七章 发展科学技术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节约机理与功能
第二节 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作用
第三节 影响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第四节 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作用的途径
第十八章 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节约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循环利用资源理论及其启示
第三节 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第四节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建设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配套政策
第十九章 树立节约观念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节约观念淡薄及其原因
第二节 加强节约的宣传和教育
第三节 深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究
第四节 节约观念应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
第二十章 借鉴国外节约做法与经验,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国外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节约是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
回顾人类社会,我们会发现,人类的行为或活动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进行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人类的建筑史、服装史以至人自身的穿着打扮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关于人类的经济行为,我们的研究表明,人类是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理论来源于实践。人类节约实践的永恒性决定了节约理论的永恒性。因此,本章作为研究节约型社会基础理论篇的第一章,首先探讨节约实践的永恒性。
第一节 节约的实质
与对其他问题的认识是不断由浅到深一样,从古到今,人类对节约的认识和思考也是逐步深化、扩展和延伸的。
一、古代关于节约问题的理解
节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关于节约含义的理解在人类的早期社会就开始了。从东方世界来看,我国《周易》、《墨子》等古典文献中就有不少关于节约的论述。例如,在《周易》中,作者鲜明地提出了“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