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9章组成,导论独立成章,主要论述伦理学的对象、类型和基本问题以及学习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其他8章的内容,章与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体系,力图做到思想史、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第一章是伦理思想史的简要概括,梳理了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情况。而理论伦理学历来是伦理学研究的重点,所以从第二章到第七章都属于理论伦理学内容。第二章主要阐述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即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及作用。
第三章道德范畴,分别介绍道德义务、良心、荣誉与耻辱、幸福、公正5个道德范畴。第四章道德原则,阐述了道德原则的社会基础和分类,重点介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4个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道德原则。第五章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阐述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两种重要的道德行为。第六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分别介绍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种道德实践活动。第七章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情况,阐述道德转型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情况。第八章应用伦理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选择了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网络伦理学三个应用伦理学的分支进行介绍。
导论
第一节 伦理学的对象、类型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学习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及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第三节 道德的功能及作用
第三章 道德范畴
第一节 道德义务
第二节 良心
第三节 荣誉与耻辱
第四节 幸福
第五节 公正
第四章 道德原则
第一节 道德原则的社会基础和分类
第二节 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道德原则
第五章 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第一节 道德选择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第六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第一节 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道德修养
第七章 转型中国之道德转型与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节 转型中国之道德转型
第二节 转型中国之公民道德建设
第八章 应用伦理学
第一节 生态伦理学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
第三节 网络伦理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伦理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边沁认为人都是追求幸福和逃避祸害的,因此人类本性中所固有的道德原则就是功利原则,即根据对人是快乐还是痛苦的效用来决定人的道德上的善和恶,人的一生中,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会不假思索地采纳这个原则。于是,他得出功利主义的公式:能够增进利益的就是道德的,反之就不是道德的。在此基础上,边沁又进一步依据功利主义原则,宣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同一的,又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代替“社会利益”这一概念。认为个人去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既是道德的,又是最合乎个人利益的,同时,个人利益的满足,也就促进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自认为这样一来私利和公利就统一了。
穆勒非常推崇边沁的功利主义。他力图解决边沁功利主义中利己与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之间的矛盾。穆勒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利益,各人的幸福就是各人自己的利益,也就是一种快乐。但穆勒对边沁的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第一,穆勒不同意边沁认为快乐只有量的区别的观点,主张快乐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不同,这是穆勒对功利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他把感官的快乐看作是低等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等的快乐,人性都是向善的,都愿意选择高级快乐而放弃低级快乐。第二,穆勒认为人还有一种本性即人类的社会感情,这种感情使个人要同人类成为一体,而且这种欲望随着人类文化进步而不断加强。社会感情使个人不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并与他人合作以公利作为行动的目的。所以一个人行为的幸福标准不是一个人幸福,而是以全体人幸福为标准。第三,基于功利主义的立场,穆勒还对伦理思想史上的唯动机论进行了批评,认为动机与行为的道德与否是没有关系的,把动机作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是错误的,因此,评价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只需看行为的效果。
从边沁到穆勒,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这一原则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形势的发展,为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确立了系统的道德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彻底而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人道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武器反对神道主义和禁欲主义,以平等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特权思想和血统论。
爱尔维修与霍尔巴赫的思想,在伦理学上属于同一体系,即唯物主义者的伦理思想。他们激烈地抨击宗教神学伦理学,认为,道德学不是要把人引向虚幻的天国永生,而是成为使人类幸福和社会完善的科学。因此要使道德学成为科学就必须以个人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能,人的行为是服从自己的利益的。爱尔维修强调自爱不是恶,应该抱怨的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对立起来的立法者的无知。霍尔巴赫说得更明白:“人从本质上就是自己爱自己、愿意保存自己、设法使自己的生存幸福。所以,利益或对于幸福的欲求,就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唯一动力。”“不过,他们的道德思考并没有停留在这里,他们还强调了道德以社会为前提。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个人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结成社会,建立家庭、国家,进行各种交往。理性和经验都告诉人们,单独的、孤独的个人不可能获得幸福,只有同类幸福,个人才能幸福。所以道德学就是要教人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