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玩,可他的成绩比我好!我们都在学,可我的成绩比他差!是不是很羡慕那些该玩的时候都在玩,可是学习成绩又很好的同学呢?那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本书结合好成绩男孩的成长路程,以50件事来为你阐述如何提高成绩,为广大男孩成长提供帮助。
任福和,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曾在717研究所工作,现退休。热爱文学、书法、曾在国内外发表管理论文多篇。对于文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第一件事
男孩要渴望出类拔萃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成功的心态。大概所有的父母都已意识到心 态对一个人最终成功的重要性。具有同样智力水平和同等机会的人,为 什么有的会脱颖而出,戴上成功的花环,有的却只能默默叹息?究其根 源,就是渴望成功的心态,渴望在众人中能够出类拔萃。
一、男孩要明确自己的志向
中国有句俗话:“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立志, 这就像登山,必须先有登山的念头,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才 能达到山顶。
电脑奇才比尔•盖茨从小就与众不同,他有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他 曾经对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作一棵荒丘上 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傲立天空。” 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就从母亲那里得到启发:人的生命来之不易, 要珍惜上帝带给每个人的这一伟大馈赠。他在日记中写道:“也许,人 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也必须去做的, 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由此可见, 比尔•盖茨在小时候就已经立下了与众不同的志向,他当时所达到的思 想境界和觉悟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有了这个志向,比尔•盖茨 做任何事情都很专注,因为他有一种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欲望。 爱德蒙德这样评价比尔•盖茨:“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 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他都会倾其全力来完成。”
好成绩男孩 一定要做的50件事
爱德蒙德回忆说,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 一篇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大概要写四五页。结果比尔•盖茨一口 气写了 30页之多。
如果自幼胸无大志,长大后就会放任自流、不思进取。志向是孩子 勤奋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小时候便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 志向去激励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有一次,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一边指着港口 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解生活的道理。但是,年幼的李嘉诚 对父亲讲的生活道理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 兴趣。
他觉得这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事情。于是,他指着巨轮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好孩子,真有志向!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 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思考必须很全面。”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 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 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 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 虑周全,随时准备应付一切问题。”
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做船长的志向,并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虽 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是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 人生。他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条船,喜欢把自己的李氏王国比作一 条船。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 的船的船长。”
英国维京集团董事长理查德•布朗森这样讲述父亲对自己的支持: 我15岁时就开始创办一份杂志,它占用了我大量时间。中学校长让我
第一章成长要有志向
做出抉择,继续上学或退学去办杂志。我想离校,而父亲试着动摇我的 念头,就像一些慈爱的父亲都会做的那样。但当他发现我已下定了决心, 他说:“理查德,我23岁那年,听从你祖父的劝告学了法律。此后我 总是追悔莫及,我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可没有坚持自己的志向。你知 道我想说什么,去把你的理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吧。”
就这样理查德编辑发行了一个小小的出版物并命名为《学生》,后 来成为一本为全国年轻人所喜爱的杂志。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 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向着志向不断努力前进。
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高深的道理常常无法唤起孩子的上进心,压制更不是促使孩子热爱 学习的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和激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足够的动 力,激发出他的上进心。
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激励。因此要想使孩子 成功,就必须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动力。对于孩子来说,只讲复杂的道理 是行不通的。帮助孩子的根本,就是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孩子强烈的上 进心,首先来源于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树 立远大的目标,激发孩子为了实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上进心。
(1)旺盛的求知欲是激发孩子上进心的内在动力
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一种可贵的主动求知的表 现。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 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奇妙的猎物,获取新的知识。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 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 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
好成绩男孩 一定要做的50件事
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 “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他的提问, 而是对他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
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 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激 发起孩子强烈的上进心。
当孩子在奋斗目标和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进取时,身上的缺点会越 来越少,而优点会越来越多,家长此时更应当不断地激励孩子,使他保 持永远的上进心,纠正身上的毛病,攻克学习的难关,一步步实现他的 人生理想。
(2)表扬、鼓励是激发孩子上进心的有效方法 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是做了好事 而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时,都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激 励,在心理上产生快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 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如 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越来越低 落,逐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缺点也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其实,缺点再多、毛病再多的孩子身上总有积极因素,总有所长, 只不过是不太显著、突出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成见的话,肯定会发现孩 子身上有很多的优点。问题是,很多父母对于身上有些缺点的孩子总是 抱有成见、偏见,从感情上就讨厌,即使孩子有积极的因素也视而不见。 抱着这种态度和情绪教育孩子,只能是批评来批评去,孩子的进取心和 精神支柱就在父母无休止的批评中被销蚀、被搞垮,反而更难以教育了。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 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
第一章成长要有志向
多表扬。这样做,有时候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奇效。
有一个孩子很贪玩,每天放学后就像出笼的小鸟,尽兴地玩耍,直 到玩得满头大汗,才去做作业,作业写得也极为马虎,常常出错。父亲 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数落他,可孩子总也改正不了贪玩的毛病。 恰好孩子的舅妈来了,她是个教师。舅妈看这孩子和小朋友玩得很好, 趁他回家喝水的工夫,边替他擦汗边对他说:“你跟小伙伴们玩得不错, 很团结,还知道让着别人,真是个好孩子。你能不能先和小伙伴们一块 做完作业再玩?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孩子很懂事地点 点头。从此,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他总是一放学先做作业,然 后再去玩。为什么这样就很有效呢?是因为舅妈发现并抓住了孩子能团 结人、知道谦让这一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肯定,使之受到了激励,然后 加以引导。
在某些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孩子身上,积极因素表现得不太明显,甚 至是潜在的,很难发现,父母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用 直接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 肯定会很好。
作为父母,在表扬和鼓励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准则:
① 要使你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有变化,避免多余的言辞。
② 不断地寻找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假如过去很少表扬孩子,那么 对他的表扬不要一时倾盆大雨,而要自然增多,使孩子不感到造作。
③ 真诚的、衷心的表扬,才是最有效的。
④ 用愉快的表情和声音表扬孩子时,应用目光注视着他。
⑤ 孩子由于做出了努力而获得了成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但不要 对他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给予过多表扬。
⑥ 避免在表扬时加上消极的评语和进行对比,或加上习惯性的批评,
好成绩男孩 一定要做的50件事
致使表扬作用受到影响。
父母一定要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予以鼓励和赏识,这 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投入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 给孩子以进步的动力,使孩子自觉地成为健康、快乐、积极上进的人。
成长实用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