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华文化学院编的中华文化论丛系列丛书之一,以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从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儒家文化与生态文明、道家文化与生态文明、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民族多元文化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不泛名家学者的文章。
是一部围绕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中华文化研究的图书
在第九届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
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上的致辞叶小文
叶小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齐聚在闻名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中华文化论坛,这是全国中华文化学院的盛会。在此,我代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祝贺第九届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隆重开幕,向莅临今天大会的各位嘉宾和会议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美丽的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300年的建城历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发展的地域,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建国后,沈阳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立了不朽的功勋和奇迹,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工业文明曾在这里起步,东北老工业区崛起的典范、生态文明建设也从这里领航,所以,此次会议在沈阳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志们,今天的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正处在不断创兴、快速发展、蒸蒸日上的新阶段。今年是我们贯彻落实《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事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第四个年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华文化学院充分发挥文化统战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领域的交流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次文化学院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中华文化学院正规化建设”,这表明,中华文化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如何推进中华文化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我希望大家能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第一,要把握全局,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学院与中央社院是“一个实体、两个牌子”。当前,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学科建设和基础建设两项工作,继续深入强基固本和锤炼作风,积极发挥社院“三个基地”作用,不断推动学院正规化建设。其中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中央社院已经初步完成了重点学科、基础学科、特色学科的规划和布局,并已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在这次会议上,建议大家深入讨论中华文化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真探索中华文化学院正规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二,要找准基点,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应突出自己的特色。
统一战线有“五大关系”,其中之一是要处理好“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华文化学院的宗旨就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这就是自己的特色。值得肯定的是,中华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出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港澳台海外统战四大领域为核心的学科布局,突出了中华文化学院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桥梁,凝聚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希望大家能把握好这个方向,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学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要打造平台,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学院学科建设必须围绕培训工作。
中华文化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面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研修和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讨论,进一步探索学科建设如何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提供知识支撑,为培训有用的人才提供科学保证,为培训工作打造更多的知识平台。
同志们!中华文化学院正规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国文化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不懈努力。我希望本次中华文化学院工作能在深入研讨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学院正规化建设,希望一年一度的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为正规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更希望与此相应的中华文化论坛能起到推动作用。
这次中华文化论坛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刚刚参加完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太湖论坛,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演讲。我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由于对人的本性和能力的无限扩张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已经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呼唤新的文明形态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生态环境已开始向我们亮起红灯,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威胁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兴衰具有重大的影响。世界诸多古老文明已经衰落或消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生态危机。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5000年薪火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生态和谐的思想资源,吸收其合理内核,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照亮今日的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让中国梦不仅成为中国人的梦,也让她成为与世界人民同享的美好的梦。
同志们!开好此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中华文化论坛,必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文化统战和统战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为进一步丰富统战学内涵,创新统战工作方法提供精神动力。
最后,让我们为中华文化学院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2013年6月3日
中华文化学院(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开展中华文化和国情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院,同时为内地人才培养提供教育服务。
代序1
【叶小文】在第九届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上
的致辞3
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7
【黄易宇】“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文化论坛探讨的几个问题9
【李道湘】世界文明兴衰与中华生态文明理念建构14
【于铭松】儒道互补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意义28
【刘晓楠】古文化之生态观的当代哲学启示34
【张桂荣】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生态的思想精髓44
【周承铭白雪峰刘春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及
实践成效50
【张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58
【刘新魏丽萍】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究68
【沈殿中】充分估量而不是低估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价值73
【闫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比较研究的视角82
【杨显】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美丽中国86
【刘芳彬】《易经》生态和谐观初探98
【王雪婴】“关学”传统中的生态伦理意蕴与关中地区质朴节用之
文化风尚104
【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墨子》生态伦理思想阐微113
儒家文化与生态文明121
【邹函奇】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123
【刘洋】浅论儒家文化与生态文明131
【么新鹤】论儒家文化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39
道家文化与生态文明145
【彭慧吉强】道家生态和谐观与生态文明理念之探析147
【丁根宽屈珩】道家、道教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156
【许家鹏】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162
【张鹏立】道家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72
【李静】论道家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181
【李颂华】浅谈老子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188
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195
【姜虹骆素青】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197
【陈玮】藏传佛教生态伦理与藏区生态文明建设204
【宫捷叶华青杜建中】论佛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意义214
【岳世平林玉梅林永基】佛教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今生
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24
【温开照】论佛教生态思想及其启示231
【诸芳】佛教文化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236
【宋天倚】现代化视野下的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解析243
民族多元文化与生态文明249
【金荣韦梦琦】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以民族多元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为视角251
【乌恩呼德尔】草原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启示258
【杨松禄】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观及其现代意蕴265
【周宁宁】新疆维吾尔族生态文化探析280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289
【王扬】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291
【张有恒】浅议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301
【杨懿琳】试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310
【呼应林萍】弘扬生态文化助推生态文明317
【胡爱敏】大力构建生态文明聚力共筑美丽中国323
【赵宪军】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330
【张慧艳万利民】传承和谐生态理念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338
【王东勤】文化自信与美丽中国342
【任春晓】环保公众参与的政治社会学诠释348
【邹欣星】“敬畏生命”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361
“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综述371
【朱世海】“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文化论坛会议综述373
后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