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写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智库建设已进入全新时代。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背景下逐渐成型的。《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中的政府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党委和政府。《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从2012年开始调研,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合作开展研究,经过近3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从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脉络、框架、走向、现状、趋势、目标需求与阶段任务、政策支撑及国外智库启示等方面,严谨论述了地方政府智库发展之路。
总报告
地方政府智库发展脉络、框架与政策走向
一 对智库的一般认识
(一)智库本源
(二)国际智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
(三)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误区
(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与“新”
二 政府目标需求条件下的智库组织形式与功能定位
(一)决策者需求与智库供给的阶段演变
(二)组织模块与组织形式
(三)功能定位的新常态
三 地方政府智库面临的问题与管理方式创新
(一)是体制性问题还是方法性问题?
(二)如何尊重研究人员的智力成果并激发其活力?
(三)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务实性和管用性?
(四)什么样的财务体制有利于智库发展?
四 建设高质量地方政府智库的政策走向
(一)全面提升对软实力的重视程度
(二)加快推进决策机制和程序的法制化进程
(三)着重加强政府智库的主平台建设
(四)不断强化各类组织形式智库资源的集成创新能力
(五)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改革创新智库管理方式
(六)积极推动智库的区域性合作和国际交流
分报告一
对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基础认识
一 智库概念溯源与历史演进
(一)智库的内涵和外延
(二)智库的基本分类
(三)智库的功能和作用
二 地方政府智库构成要素与角色定位
(一)地方政府智库构成的核心要素
(二)地方政府智库的角色和定位
三 地方政府智库评价和影响力生成
……
分报告二
政府智库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分报告三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目标需求与阶段任务
分报告四
创新地方政府智库管理方式的框架性设想
分报告五
政府智库建设的政策支撑
分报告六
国际智库发展趋势与启示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
并且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规范,如“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决策还强化责任和监督,提出“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在智库建设上,提出“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到现在都不过时,还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性纲领。随后的历次党代会、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到很高的制度层面。
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中,两条线路已经非常清晰,一是专家咨询,二是公众参与。现在,智库越来越把这两个线路的工作连接到一起,特别是在联系公众上,智库履行了中介的职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智库是两条线路的集大成者,没有智库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智库的咨询建议、民众沟通,决策者就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智库的功能与定位已经进入决策法治化的层面,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科学和民主是决策者追求的理念和精神,只有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才可能是正确的决策。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构建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途径。协商民主是荷兰学者李帕特在分析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和荷兰政治系统时提出的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协商民主超越了自由民主和批评理论,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的意见表达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包括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五种形式。作为党和政府的智库,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最活跃、影响面最广、发生最频繁、最能体现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协商民主的推进,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如何把智库嵌入到制度的体系和环节中,也历史性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和开放是36年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后的发展仍然靠改革和开放。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85美元,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由中等收入跨人高收入行列,成功越过陷阱与高墙,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动力和比较优势与往迥异,经济增速的换档、结构调整的阵痛、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日趋复杂,一系列重大关系亟待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