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套装上中下册)》对十余个辽宁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代表性舞台艺术种类进行了记述,对著名专业艺术团体、重要艺术作品和重点艺术人物进行了介绍。《辽宁文化记忆:舞台艺术(套装上中下册)》图文兼备,全面展示了辽宁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和辽宁作为艺术大省的风采风貌。
总序
上
综述
话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歌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中
芭蕾舞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民族舞剧与歌舞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节)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评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京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下
杂技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节)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曲艺(一)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节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曲艺(二)——二人转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节)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辽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木偶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阜新蒙古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铁岭秧歌剧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海城喇叭戏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皮影戏
概述
第一节 主要表演团体
第二节 代表剧目
第三节 代表人物
后记
《辽宁文化记忆:舞台艺术(套装上中下册)》: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样式。中国早期的话剧出现在清代光绪年间,当时又称“新剧”或“文明戏”。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等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建“春柳社”,并于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这意味着中国话剧的发端。1910年,同盟会会员刘艺舟在辽阳演出了新剧《哀江南》和《大陆春秋》,正式拉开了话剧艺术在辽宁发展的序幕。
1926年2月,辽宁第一个较正规的话剧团体“爱美剧社”在大连正式成立。1939年夏,沈阳业余话剧团创立。该团后来与奉天话剧团合并为“国际剧团”,演出了《屠户》《塞上烽火》等剧目。解放战争初期,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来到东北组建文工团,编演了许多活报剧、小话剧等,为辽宁地区新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活跃的团体有东北文艺协会文艺工作团、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文工团等。同时,沈阳、大连、安东(丹东)等地活跃着东艺剧团、中华青年剧团、辽东剧团、中苏友好剧团等民间私营演出团体,并上演有《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