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文丛·寻根话语:民族叙事与现代性》中所论述的对象涉及众多富有个性的作家,更铺展至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文本,这本就不是容易和可以归类概括的事,简单的归类是不负责任,而负责任的归类显然又吃力不讨好。这些赘言旨在表明,这部书的写作,既不是作家论,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论,更大意义上是基于笔者对一段文学史的描述与理解,并试图尽力从自己的视角,对这一段文学史所提交的问题给予理解及定位。
《海峡文丛·寻根话语:民族叙事与现代性》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海峡文丛·寻根话语:民族叙事与现代性》的“问题史”部分,旨在发现寻根话语发生、发展的线索,还原寻根话语发生的社会历史语境,展开寻根话语的主要观点和相关的论争,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论述提供一个基本的“问题”语境。
林秀琴,文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福建论坛》杂志社文化编辑。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文学评论、文化产业研究。在《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东南学术》、《人文杂志》、《学术界》、《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绪论
第一章 寻根话语的发生
一、暗流
二、缘起
三、语境
第二章 观念
一、根、文化与民族性
二、文化的“边缘”
三、文化的“结构”
四、“断裂”与“重铸”
五、文化的歧义或辨析
第三章 论争
第四章 “民族国家文学”话语
一、主体
二、民族、国家和“民族寓言”
第五章 民族文化认同的世界语境
一、“世界”的到来
二、全球化、文化霸权和认同危机
三、影响的焦虑
第六章 民族主体性的建构
一、根:被暗喻的民族
二、失落的民族主体性及其重构
第七章 叙事与修辞
一、“无父”之虑
二、“乡土”意象
三、“历史”叙事
四、“语言”之维
第八章 反思的现代性
一、反思的现代性及其可能
二、现代性话语的维度
……
第九章 “城市/乡土”叙事
第十章 历史和伦理
第十一章 启蒙和审美
第十二章 可选择的现代性
第十三章 结语或问题
附录 民族、本土、传统与文化重建——台湾乡土文学话语和寻根话语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显然是一场智慧的博弈,人们必须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既关系到中国当代的文化发展和文学实践,更关系到中国当下正在推进的现代化与现代性运动。如果说,现代化与现代性运动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西方工业文明的破产提醒我们需要对现代化与现代性运动持以更审慎的立场。如果说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现代化与现代性历史实践的选择是势在必行,那么我们也应该适度冷却对现代化与现代性工程的激情想象,缓冲对现代化与现代性工程的盲目冲动,对现代性的矛盾怀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审慎地实践现代化与现代性工程。这个时候,寻根话语试图从传统、民族这些本土的文化因子中寻找制约或调和现代性矛盾的力量,寻根话语重新赋予原始文化、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边缘的、民间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形式以民族文化个性的意义,重新整理了民族的传统价值体系,重新发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远魅力。这些工作使中国的民族文化重新有了向心力和自信心。寻根话语同时确立了这种认识:首先,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和民族的主体性是进入世界花名册的个性标签,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寻找、挖掘与再造,通过现代意识的引渡与烛照,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主体性;其次,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民族、传统和本土等文化资源的现代再生,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审美回归,提供对实用工具理性和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有效遏制,树立一种更为完善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