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继《快语集》、《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后的第三部文化随笔集。文章大多曾刊登在诸多权威、专业报刊。其文风格仍然延续了前两部的特色,敏锐鲜活,幽默诙谐,直陈时弊,快人快语,痛快淋漓,被誉为难得的文坛诤言。
相比于时下文化(文学)批评的“谄媚”,该书作者更直击时弊,诤言凿凿,辛辣幽默,痛快鲜活。
勇敢的书生
任芙康
瞧这直露的标题,就知文无悬念,无非钦佩某人面若书生,却举止果敢之类。确乎如此,想痛脑壳,未觅得一个含蓄的篇名。
沪上陈歆耕,操持一家文学类报章。几年下来,版面中素有的生气、灵气不减,又铺排出惊人的锐气与浩气。活蹦乱跳的一份周报,让人恨爱交加,火速跻身文坛媒介重镇。然陌生者有所不知,如此敢作敢为的男人,却是一位腼腆文弱的书生。因他面部线条毫无粗犷可言,有人猜其“凛然”的顶级状态会是什么样子?另有人打趣,可别寄望过高,“紧锁眉头”而已。
宜兴城外“农家乐”的餐桌上,食客们偶然获知,在座的某男某女,年少相熟,系家乡同期文学辅导班学友。好似热油点水,顿时满桌鼎沸。如今已成文坛名媛的某女,温
勇敢的书生
任芙康
瞧这直露的标题,就知文无悬念,无非钦佩某人面若书生,却举止果敢之类。确乎如此,想痛脑壳,未觅得一个含蓄的篇名。
沪上陈歆耕,操持一家文学类报章。几年下来,版面中素有的生气、灵气不减,又铺排出惊人的锐气与浩气。活蹦乱跳的一份周报,让人恨爱交加,火速跻身文坛媒介重镇。然陌生者有所不知,如此敢作敢为的男人,却是一位腼腆文弱的书生。因他面部线条毫无粗犷可言,有人猜其“凛然”的顶级状态会是什么样子?另有人打趣,可别寄望过高,“紧锁眉头”而已。
宜兴城外“农家乐”的餐桌上,食客们偶然获知,在座的某男某女,年少相熟,系家乡同期文学辅导班学友。好似热油点水,顿时满桌鼎沸。如今已成文坛名媛的某女,温良随和,放任他人表演机灵。而此刻的某男,俨如羔羊,手足无措,赧赧然不敢抬头看人。通常饭局中调侃出的少年浪漫,莫须有的成分十之八九,尴尬的当事人女性居多,眼前却是男性害羞,又脸皮薄至这步田地,实在出人意料。这位某男,便是歆耕。
生活中拘谨如斯的歆耕,此番宜兴赴会,舍弃方便快捷的高铁,独身驾车而来。交谈之间,方知他开车多年,仍深陷“酷爱”,且醉心高速度与长距离。看他体单力薄,听他轻言细语,不禁想我自己,痴长大把年纪,一九六九年开车,军中任过汽车排排长,竟向来怯于快车,并始终畏惧长途。老弟映衬之下,颇觉自惭形秽。仅此一端,对“多元”的歆耕,你必得刮目相看。
此君别异,办报纸不消停,写文章不安分,路数让人不解,而其实别有会心。就说歆耕热衷的文学争鸣,恰因他深谙一理,何等沸沸扬扬的笔墨官司,终究不过纸上的兵荒马乱,压根儿无伤大雅,反倒是言路广开,世道清明的佐证。文坛等同五行八作,流行种种江湖把戏。于他而言,有的果真不知,有的知而佯装不知,有的知而广而告之。可见,歆耕虽为书生,但绝非“书生气十足”的书生,更远离“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生,乃彻头彻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也。
且欣赏他一些文章的标题:《遏止“经典化”的冲动》、《“毁”人不倦的文学批评巨星》、《当代作家的语病》、《文学奖乱弹》、《泡沫书评家的破灭》、《谁让你是名家呢?》、《岂可不了了之》、《胡吹乱捧病因考辨》……
上列题目,无一空泛,无一飘逸,无一写意,悉数开门见山,让人目击赤裸裸的观点。亦像柄柄剑戟入眼,锃亮到毫无世俗尘埃,寒光闪现中,分明带着几缕血丝。读这种挂羊头卖羊肉的诚实文字,你断然读不出口齿含混,读不出欲言又止,读不出语焉不详。歆耕终日无闲,曾自嘲如陀螺乱转。他这些磊落光明的篇章,遂多半产自月落星稀的时辰。窗外街灯寂寞,屋内夜深人静,报馆“总编”下班返家,电脑桌前,唯有随笔作者陈歆耕,唯有前军事记者陈歆耕,亢奋着,放纵般地敲打出淋漓痛快的句子。
眼下文坛,兴旺与堕落,交相辉映。区别只是,前者拥有一唱百和的歌手,后者匮乏说三道四的杀手。杀手称谓,听来碍耳,我不愿妄比歆耕。但在文学批评竞相炫示学术、炫示客观、炫示仁慈的对比下,好恶分明的杀手,个个真诚百倍。我因职业浸染,卅年如一日,打心眼儿里喜爱杀手,常将与他们呼朋引类,引为人生快活。
书生可敬,往往象征学问和教养。因此,仅有冲天豪气,欠缺书生气质的人,不宜交往;但徒具书生派头,实则八面圆通之徒,更不宜交往。陈歆耕有书生的儒雅,有军人的耿介,二者兼备,天赐贤良,故而值得结交,适于仿效。
陈歆耕,文学报社长、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著有中篇小说集《孤岛》、中短篇报告文学集《青春驿站》、《海水下的冰山》,长篇报告文学《点击未来战争》、《赤色悲剧》、《废墟上的觉醒》、《小偷回忆录》,文化随笔集《快语集》、《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等,这是作者的第三部文化随笔集。
文坛呓语
“偏见”与“偏见”的撞击
李白当过“诗丐”吗?
“毁”人不倦的文学批评巨星
请遏止“经典化”的冲动
“老虎吃天”,从何下口?
请拿起你的“手术刀”
“招募”与“招安”
当代作家的“语病”
乱弹“文学奖”
要不得的“面子”
从赵长天最后一条微博说开去
被网络资本“压迫”的文学
报告文学的“陷阱”
尴尬的书评
文坛呓语
“偏见”与“偏见”的撞击
李白当过“诗丐”吗?
“毁”人不倦的文学批评巨星
请遏止“经典化”的冲动
“老虎吃天”,从何下口?
请拿起你的“手术刀”
“招募”与“招安”
当代作家的“语病”
乱弹“文学奖”
要不得的“面子”
从赵长天最后一条微博说开去
被网络资本“压迫”的文学
报告文学的“陷阱”
尴尬的书评
对《牛鬼蛇神》的困惑……
“砸钱”?“搂钱”?
作家的自省意识
“指鹿为马”及其他
岂可“不了了之”?
小说不是“实用指南”
“后花园”的作家心态
作家的“一声叹息”
高晓声与恐龙园
从《孙子兵法》想到莫言获奖
“泡沫书评家”的破灭
中外作家收入“落差”浮想……
谁让你是“名家”呢
想起巴尔加斯略萨的一段话
“老鼠”爱上“大米”
“拳头”该砸向何方?
如何让“法官”成为“批评家”?
中国导演的“无米之炊”
“恶搞”鲁迅帮不了韩寒的忙
了不起的90后女孩
《少年派》的精神性追求
文学的品味与趣味
“胡吹乱捧”病因考辨
从赵树理到葛水平
欢迎被“咬”:能否推而广之?
各打五十大板
关于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关键词”
“知道”分子,让我把你摇醒
寻觅伟大诗人的身影
你在给谁写信呢?
为什么我们总眼含泪水
让文学照亮未来
癸巳年末谈阅读
当代文学的“鲁郭茅巴老曹”在哪里?
枕边书语
“无聊之人”写“无聊之书”
释放文学“正能量”
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
你能打断多少条“腿”?
“政治寓言”小说的思想含量
《香火》的“轻”与“重”
重新解读高尔基
重读鲁迅七论“文人相轻”
夜读龚自珍《病梅馆记》梦语……
“废墟”上的花朵
重读峻青《黎明的河边》
在庸常生活中发现提升的力量
难以下咽的《芬尼根……》
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浮光碎语
周庄,为何总在梦中遇见你?
“慈善家部落”随想……
“锺书阁”印象记
写在湖畔的诗行
壶思
花开之境
到草原上去“疯一疯”
深呼吸
我愿跪拜去“朝圣”
跋:一堆碎片
“毁”人不倦的文学批评巨星
如果在当下中国文坛,有哪位批评家被人称之为“毁人不倦”的家伙,会招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能想象得到的是:大概被他批评过的作家,轻则在公众场合相遇时会向他翻白眼,重则在背后吐唾沫,当然也可能把他告到法庭上去。也曾有过拳脚相加的个别案例。鉴于中国特殊的体制机制,被批评者也可能将他“居心不良”的批评行为告到主管部门去。其次,他的“毁”人行为,也可能招致同行的鄙视和疏离,害怕与其为伍;同时,这样的批评家如果没有“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甘于孤独的精神和胆魄,大概偶尔“毁人”一两次,也就赶紧“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与作家和批评家同行共谱“和谐”曲了。
因此,恕我直言,“毁人不倦”的批评家,在当下中国文坛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因为这太有悖于中国人做人的常理常情了。我们这里通常描述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既是“战友”,岂可“毁人”还“不倦”?
也因此,当我看到某篇文章介绍德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批评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其一生批评的座右铭是:“能够毁掉作家的人,才能做批评家”时,脑门就“轰”的一声:惊诧、意外、震动!更过分的是,拉氏还认为,批评家的一项天职,是给作家“颁发死亡证书”。拉尼茨基既然以“毁人不倦”为座右铭,那么他的一生究竟“毁”掉了多少作家呢?未见更多资料介绍,我想找他的批评著作来读,目前也找不到汉译本。从网上只购得两本中国学者写的传记。他自己写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也已经早就脱销。从不多的介绍文字可以了解到,拉氏的批评文字确实犀利、及物、毫无顾忌。同为批评家的约翰姆·凯泽称他是“最令人生畏,最引人注目,所以也最招人恨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批评作家瓦尔泽小说《爱的彼岸》时,直言这本书尚在“文学的彼岸”,“为他好,同时也为了我们自己,希望这本书尽早被人遗忘”;他在评论格拉斯的《说来话长》时,刚说完某个段落写得尚好后,就不无刻薄地讥刺“这本781页的书,就这5页拿得出手”。格拉斯何许人也?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啊。在格拉斯获得诺奖时,拉尼茨基在表示祝贺后说:“即使这个奖对格拉斯是合适的,我们也不应该隐瞒,他主要是以早期的作品和一些中期的作品获得该奖的。他最近的几本书,让我和更多的人失望。”
因为“毁”人不倦,拉尼茨基招来被批评者的厌恨是必然的。他在给作家“颁发死亡证书”,也有作家希望早日参加他的“葬礼”。有一位作家,在对他的批评厌恨至极后,居然以他为原型写了一部小说《批评家之死》来诅咒他。此事在德国学界和读者中曾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