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教材内容设置为: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与自信培养、人格发展与健全塑造、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环境评估与变化适应、学习心理与潜能开发、情绪识别与情商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互动、恋爱心理与性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心理障碍识别与治疗、幸福心理。
项目一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任务1 识别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
任务2 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任务3 精神障碍揭秘
任务4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项目二 自我意识与自信培养
任务1 正确认识自我
任务2 客观评价自我
任务3 积极悦纳自我
项目三 人格发展与健全塑造
任务1 性格决定命运
任务2 神秘的气质
任务3 塑造健全人格
项目四 环境适应与挫折应对
任务1 环境变化我不怕
任务2 勇敢战胜挫折
项目五 学习心理与潜能开发
任务1 学会学习
任务2 确立学习目标
任务3 做时间的主人
任务4 我的潜能我开发
项目六 职业规划与能力发展
任务1 比拼能力
任务2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项目七 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
任务1 觉察和识别情绪
任务2 压力与情绪
任务3 压力管理
任务4 控制和管理情绪
任务5 抛弃非理性观念
项目八 人际交往与沟通互动
任务1 我的人际关系和谐吗
任务2 良好的第一印象
任务3 沟通达人
任务4 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项目九 恋爱心理与性爱“禁果”
任务1 我的“梦中情人”
任务2 保鲜我的爱情
任务3 走出失恋迷雾
任务4 是否将爱情进行到底
项目十 生命危机与幸福心理
任务1 珍爱生命
任务2 识别心理危机
任务3 幸福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自我控制自觉性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在经历了大一时期的角色转变、学习生活交往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过程之后,便很快进入了一个角色定位的稳定时期。这时大学生的自我监督、批评和教育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他们不是在感知水平、表象水平上驾驭自我,而是能够在信念水平上驾驭自我。
2.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控制主动性的增强主要表现为独立性的发展。这种独立意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方式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即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人格理想时基本上克服了由家长、老师和长辈帮助规划的被动情况,而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己的想法来主动规划。
3.自我控制的社会性明显
一方面大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非常希望按照自己的主观需要广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择业现实的严峻性迫使大学生的自我天平由主观自我向客观自我倾斜,按照社会标准、社会期望、社会条件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易陷入意志发展的种种误区,如逆反、盲从、懒惰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成熟的方面。在一些大学生中,自我意识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高校老师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其获得健康的发展,并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完善。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一切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一)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我们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得依靠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这正如心理学家库里所指出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借自己的外显行为将自己介绍给别人,反过来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又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人对自己如何评价。当然,他人的评价并非都很准确,这正如镜子因凸凹不平会歪曲人的形象一样。倘若我们能和多数人交往,注意倾听多数人的意见或反应,善于从周围的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一些较稳定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基础,这将大大有助于自我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