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嗣禹是国际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图书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奠基者与创始人。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化史、中国典章制度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史。本书收录了邓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分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粹精华、各时期典章制度、古代史研究、唐宋史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研究、太平天国史研究六个部分。
邓嗣禹是留美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国考试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奠基之作。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美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人费正清,毕业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曾与费正清合作著述多种,在美国汉学界颇具影响。因其长期任教海外,后来著述多用英文写成,所以在国内影响不大。随着近年来与美国学界交往日趋密切,国内对于民国学人和留美学人日趋重视,邓嗣禹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与美国汉界的交往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由邓嗣禹、彭靖编著。
末尾附录部分收入邓嗣禹论著、译著目录及年谱初编,全面展示邓嗣禹的研究成果,为感兴趣的读者进行研究与进一步阅读提供索引。
邓嗣禹(1905—1988),燕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代著名史学家、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得力的助手与长期的合作者,两人先后合作出版多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著作,如《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清代行政管理:三种研究》曾长期作为哈佛、牛津大学教材。曾任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随同费正清第一批访华的六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彭靖(1962—),邓嗣禹外孙,管理学博士,香港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天一讲堂”特邀嘉宾,曾任中国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副秘书长。近年主要从事东方管理理论、科举制度、美国汉学家研究,在海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传记文学文章100余篇。2013年3月,在宁波“天一讲堂”主讲“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深受广大听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