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4)》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当前中、俄、美三国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对恐怖主义、能源形势、全球公域、国际移民等当前最受关注的全球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既揭示了围绕这些全球问题展开的国际竞争与大国博弈,也讨论了正在进行的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
对中美网络问题、斯诺登事件、后查维斯时代及叙利亚危机等本年度热点傲了点评。
分析了联合国和北约组织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动向。
对一年来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及西方学者对中东北非政治动荡与民主化关系的看法进行了专门的回顾与评析。
《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4)》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向广大读者推出的第13本有关国际形势的年度报告。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主要从事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研究。主要著作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李慎明自选集》、《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纵马湘赣》、《王震传》(合著,上、下册),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系列)、《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历史的风》等数十部。先后在中央重要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
张宇燕,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著有《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2)、《国际经济政治学》(2008)、《美国经济论集》(2008)等。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主要从事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研究。主要著作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李慎明自选集》、《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纵马湘赣》、《王震传》(合著,上、下册),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系列)、《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历史的风》等数十部。先后在中央重要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
张宇燕,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著有《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2)、《国际经济政治学》(2008)、《美国经济论集》(2008)等。
李东燕,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全球治理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专业方向为国际政治,主要研究领域为联合国与全球安全和全球治理问题,包括联合国改革、冲突解决及维持和平行动等。主要研究成果有《秘书长对联合国变革的影响:安南与潘基文之比较》(2008)、《如何评价联合国价值与价值整合》(2010)、《从国际责任的认定与特征看中国的国际责任》(2011)、《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建和的前景与路径分析》(2012)、《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的选择》(2013)等。
Ⅰ 总论
1 2012~201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
Ⅱ 特稿
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与手段
Ⅲ 国际格局与国际安全
3 中美俄大国关系:现状与前景
4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2~2013)
5 全球重大武装冲突与军事形势评估(2012~2013)
Ⅳ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6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2012~2013)
7 2012~2013年全球能源政治:形势与热点
8 全球公域:治理与博弈
Ⅰ 总论
1 2012~201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
Ⅱ 特稿
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与手段
Ⅲ 国际格局与国际安全
3 中美俄大国关系:现状与前景
4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2~2013)
5 全球重大武装冲突与军事形势评估(2012~2013)
Ⅳ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6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2012~2013)
7 2012~2013年全球能源政治:形势与热点
8 全球公域:治理与博弈
9 国际移民政策与移民问题
Ⅴ 国际组织
10 北约组织最新动向及面临的挑战
11 联合国与国际和平及安全问题
Ⅵ 2013年全球热点聚焦
12 新一轮朝核危机与朝鲜半岛安全形势
13 全球海洋与岛屿争端
14 网络安全:新较量与新挑战
15 西亚北非:持续动荡的地区局势及格局变化
16 拉美热点述评
Ⅷ 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思潮
17 国际关系研究:一年来的新进展
18 西方学者关于中东北非变局与民主化关系的思考
Abstract
Contents
2013年,中俄关系平稳推进。
2013年3月,与十年前的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一样,习近平选择俄罗斯作为任职后的首访国家,说明中国决策层对中俄关系的重视和今后进一步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回顾冷战后两国关系史,从1994年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11年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几年关系稳步持续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交流范围愈加广阔,密切程度不断加深。
纵观2013年,除习近平主席3月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8月在俄罗斯彼得堡举行的20国首脑会议和10月在吉隆坡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与普京总统两次会晤外,两国军民领域交往也引人注目。军事上,7月,中俄在日本海进行了两国史上第二次海上联合军演,随后,两国在俄罗斯乌拉尔山举行“和平使命-2013”联合反恐军演,展示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高度信任;民间交往上,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30万人次,扩展到2012年超过300万人次。
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中国形象明显改善。2013年4月,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就“俄在对外政治领域应优先加强与哪些国家协作”问题进行全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俄应该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21%的人认为俄应扩大与中国合作,排在第三位的是西欧国家(20%),接下来是美国(9%)和伊斯兰国家(3%)。①在经贸方面,双方的贸易额从20年前的30亿~40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882亿美元的新高,增长了约25倍。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