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针对公众理解科学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家级调查。本书梳理了美国、中国、日本、阿根廷、法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过去几十年来调查中公众对科学观念的变化,并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和比较分析。本书探讨了基于调查的科学文化指标的构建及演变,以及如何改进科学的认知指标、科学的社会传播和表现指标等,并论证了科学文化指标的新的概念化发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了解科学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提供参考。
汇集17个国家的作者,全球范围内用定量研究方法对科学与公众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马丁·鲍尔(Martin W. Bauer),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社会心理学及研究方法论教授。
拉杰什·舒克拉(Rajesh Shukla),印度消费者经济与公民环境研究机构(PRICE)董事总经理。
尼克·阿勒姆(Nick Allum),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与犯罪学系研究方法论教授。
面向具有全球效力的科学文化指标
科学文化和数字政治
第一部分 基于历史发展脉络的纵向分析
法国公众科学态度(1972 —2005 年)
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1979 —2006 年)
保加利亚和英国的科学形象(1992 —2005 年)与世代有关吗?
变化的旧欧洲科学文化(1989 —2005 年)
日本的科技知识:基于 1991 年和 2001 年项目反应理论分数的分析 .
1992 年以来中国的成人科学素质及调查
第二部分 基于国别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欧盟公众理解科学的比较研究 .
伊比利亚美洲的科技信息和态度
科学文化指数的构建与验证
青少年科学态度的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 模型与方法
公民科学素质的来源及其影响
公众科技知识水平的国别比较:基于潜在特质模型的评估
公众理解科学的统计模型
文化视角的公众理解科学:文化距离的界定
第四部分 文化视角下的敏感话题
欧洲对占星学的信仰
从跨文化角度看瑞士人与动物的界限
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对科学的态度
欧洲对干细胞的世界观、框架、信念及认知
第五部分 互补的数据流
公众参与科学问题 / 议题测度——一种检测科学传播有效性的新模型
科学展览中体现的文化指标
建立一个媒体科学新闻晴雨表——科学新闻自动观察项目
科学公民的调查方法验证
欧洲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科学的指标基准
公众领域的科学——意大利案例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