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书结合“双碳”目标新形势,综合能源转型、技术发展及政策体系现状,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现状、经验和挑战。本书涵盖了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方面,包括低碳经济学的内涵、理论和方法体系,能源低碳转型,行业低碳实践,区域低碳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政策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0.9—2004.7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9免试推荐至南京航空航天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6.9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公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09.6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以第一作者 在Energy Policy、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中国能源效率研究》、《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能源与非能源替代战略研究》三部。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Energy、Renewable Energy、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项目评审人。
目录
第一篇 低碳经济学概论
第1章 导论 3
1.1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3
1.2 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5
第2章 低碳经济的内涵 6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6
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7
2.3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的关系 8
第3章 低碳经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业的发展现状 11
3.1 低碳经济相关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 11
3.2 低碳经济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 13
第4章 低碳经济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5
4.1 低碳经济学的内涵 15
4.2 低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
第二篇 低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5章 低碳经济增长理论 23
5.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3
5.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应用 28
第6章 低碳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33
6.1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与环境理论 33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36
第7章 低碳政策相关理论 40
7.1 碳排放的外部性 40
7.2 外部性治理的经济工具 41
7.3 科斯定理 42
7.4 排污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43
第8章 碳排放核算 44
8.1 碳排放基本概念与碳排放核算边界 44
8.2 基于领土边界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46
8.3 基于生产侧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48
8.4 基于消费侧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49
8.5 碳排放数据库 52
第9章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55
9.1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基本流程 55
9.2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7
9.3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方法 59
第10章 低碳经济计量学 65
10.1 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 65
10.2 计量经济学线性回归模型 66
10.3 放宽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69
10.4 实例介绍 76
第三篇 低碳经济与能源转型
第11章 低碳经济与传统能源 81
11.1 传统能源开发利用 81
11.2 传统能源的转型路径 86
第12章 低碳经济与可再生能源 91
12.1 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91
12.2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 95
12.3 中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现状 100
12.4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103
第13章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05
13.1 新型能源体系 105
13.2 新型电力系统 110
13.3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 115
第四篇 低碳经济行业实践
第14章 低碳农业 127
14.1 低碳农业概述 127
14.2 农业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29
14.3 低碳农业的实施路径 133
14.4 低碳农业的国内外实践 134
第15章 低碳工业 138
15.1 低碳工业概述 138
15.2 工业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40
15.3 低碳工业的实施路径 143
15.4 低碳工业的国内外实践 145
第16章 低碳建筑 150
16.1 低碳建筑概述 150
16.2 建筑行业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52
16.3 低碳建筑的实施路径 157
16.4 低碳建筑的国内外实践 159
第17章 低碳交通 162
17.1 低碳交通概述 162
17.2 交通行业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64
17.3 低碳交通的实施路径 167
17.4 低碳交通的国内外实践 169
第18章 低碳服务业 173
18.1 低碳服务业概述 173
18.2 服务业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75
18.3 低碳服务业的实施路径 177
18.4 低碳服务业的国内外实践 179
第五篇 低碳经济区域实践
第19章 区域低碳发展 185
19.1 区域低碳发展内涵及评价维度 185
19.2 区域低碳发展的模式选择 187
第20章 低碳城市发展 192
20.1 低碳城市概述 192
20.2 城市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193
20.3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197
20.4 低碳城市的国内外实践 199
第21章 低碳农村发展 205
21.1 低碳农村概述 205
21.2 农村碳排放来源与核算 206
21.3 低碳农村发展路径 212
21.4 低碳农村的国内外实践 214
第22章 低碳园区 218
22.1 低碳园区概述 218
22.2 低碳园区碳排放来源与核算方法 219
22.3 低碳园区发展路径 221
22.4 低碳园区的国内外实践 224
第六篇 低碳经济政策
第23章 国际社会碳减排 229
23.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和历程 229
23.2 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国际策略和报告 234
第24章 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实践 236
24.1 欧洲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236
24.2 美国碳减排目标、相关举措、低碳政策及具体行动 243
24.3 日本碳减排目标、低碳政策及具体行动 246
24.4 韩国碳减排目标、低碳政策及具体行动 248
第25章 我国主要低碳政策 250
25.1 可再生能源政策 250
25.2 碳交易市场建设与运作 254
25.3 绿证制度及发展概况 258
25.4 CCUS政策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