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混凝土智能设计与应用相关原材料的来源、技术参数;多组分混凝土理论,多组分混凝土网络计算器、触摸屏计算器以及混凝土试配机器人使用方法;过程管理实现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确化和信息化,混凝土状态实现试配、出厂、入泵和入模一致,以及预湿骨料和石子洗车等技术;数字量化混凝土技术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矿山固废、建筑固废和工业固废在低碳混凝土中的应用;提高硬化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措施及应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高强透水混凝土研究,唐明述院士主持鉴定,国际领先,2010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背景 1
1.1.1 社会背景 1
1.1.2 技术背景 1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 2
1.3 主要内容 2
1.3.1 原材料技术参数 2
1.3.2 多组分混凝土理论 3
1.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软件 3
1.3.4 混凝土试配机器人 4
1.4 工程应用 4
1.4.1 高速铁路项目 4
1.4.2 高速公路项目 5
1.4.3 低碳混凝土应用项目 5
1.5 发展前景 5
第2章 胶凝材料 7
2.1 水泥 7
2.1.1 混凝土用水泥 7
2.1.2 水泥的技术参数 12
2.1.3 市场销售水泥存在的问题 17
2.2 粉煤灰 18
2.2.1 混凝土用粉煤灰 18
2.2.2 粉煤灰的技术参数 21
2.2.3 市场销售粉煤灰存在的问题 25
2.3 矿渣粉 26
2.3.1 混凝土用矿渣粉 26
2.3.2 矿渣粉的技术参数 27
2.4 硅灰 31
2.4.1 混凝土用硅灰 31
2.4.2 硅灰的技术参数 33
2.5 石灰石粉 35
2.5.1 混凝土用石灰石粉 35
2.5.2 石灰石粉的技术参数 36
2.6 沸石粉 40
2.6.1 混凝土用沸石粉 40
2.6.2 沸石粉的技术参数 41
2.7 钢渣粉 44
2.7.1 混凝土用钢渣粉 44
2.7.2 钢渣粉的技术参数 45
2.8 磷渣粉 48
2.8.1 混凝土用磷渣粉 48
2.8.2 磷渣粉的技术参数 50
2.9 镍铁渣粉 52
2.9.1 混凝土用镍铁渣粉 52
2.9.2 镍铁渣粉的技术参数 54
2.10 复合掺合料 57
2.10.1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57
2.10.2 复合掺合料的主要技术参数 59
第3章 砂石骨料 63
3.1 天然细骨料 63
3.1.1 天然砂 63
3.1.2 天然砂的技术参数 65
3.1.3 天然砂技术参数的测量 67
3.1.4 市场销售天然砂存在的问题 67
3.2 机制砂骨料 69
3.2.1 机制砂的制造工艺 69
3.2.2 机制砂的技术指标 71
3.2.3 机制砂的技术参数 72
3.2.4 机制砂技术参数的测量 74
3.3 再生细骨料 75
3.3.1 再生细骨料的种类 75
3.3.2 再生细骨料的特点 76
3.3.3 再生细骨料的技术指标 76
3.3.4 再生细骨料的技术参数 78
3.3.5 再生细骨料技术参数的测量 79
3.4 粗骨料 80
3.4.1 粗骨料的种类 80
3.4.2 粗骨料的技术指标 80
3.4.3 粗骨料的技术参数 80
3.5 再生粗骨料 82
3.5.1 再生粗骨料的来源 82
3.5.2 再生粗骨料的特点 82
3.5.3 再生粗骨料的主要技术指标 83
3.5.4 再生粗骨料的主要技术参数 84
第4章 外加剂 86
4.1 常用外加剂 86
4.1.1 外加剂的分类 86
4.1.2 外加剂的技术指标 87
4.1.3 减水率的不同测试方法 87
4.1.4 外加剂的合理功能 90
4.1.5 外加剂技术参数及掺量的确定方法 90
4.2 聚羧酸减水剂 92
4.2.1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 92
4.2.2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工艺 93
4.2.3 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质量问题的处理 95
4.2.4 聚羧酸外加剂的复配 99
4.3 混凝土防冻剂 108
4.3.1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 108
4.3.2 防冻剂的组成及防冻机理 109
4.3.3 防冻剂的生产 111
4.3.4 防冻剂的选用 111
4.4 免养护剂 111
第5章 多组分混凝土 114
5.1 多组分混凝土理论 114
5.1.1 多组分混凝土强度理论基础 114
5.1.2 多组分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 115
5.2 普通砂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17
5.2.1 设计依据 117
5.2.2 胶凝材料主要技术参数 118
5.2.3 砂石主要技术参数 119
5.2.4 外加剂主要技术参数 119
5.2.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 120
5.2.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特点 122
第6章 混凝土试配机器人 124
6.1 多组分混凝土网络计算器 124
6.1.1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软件 124
6.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软件 124
6.1.3 固定胶凝材料调整配合比软件 127
6.2 多组分混凝土触摸屏计算器 130
6.2.1 概述 130
6.2.2 组成 130
6.2.3 系统需要的技术参数 131
6.2.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块 132
6.2.5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模块 132
6.2.6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及成本核算模块 133
6.2.7 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模块 134
6.2.8 智能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器操作示例 135
6.3 混凝土试配机器人使用说明 141
6.3.1 概述 141
6.3.2 试配机器人工作原理 141
6.3.3 设备参数及系统结构概述 142
6.3.4 配合比设计试配与调整试配 145
第7章 混凝土智能制造管理技术 150
7.1 生产管理思路 150
7.1.1 签订合同 151
7.1.2 选择原材料 151
7.1.3 胶凝材料取样、检测/外加剂取样 151
7.1.4 砂石检测 151
7.1.5 理论配合比计算 152
7.1.6 生产配合比确定 152
7.1.7 试配试件留样 153
7.1.8 生产开盘 154
7.1.9 调整表观密度 154
7.1.10 生产出厂前试件留样 155
7.1.11 运输 155
7.1.12 泵送 155
7.1.13 现场试件留样 155
7.2 混凝土预湿骨料技术 157
7.2.1 技术背景 157
7.2.2 原理分析 157
7.2.3 砂石吸附外加剂解决方案 158
7.2.4 预湿骨料技术 159
7.3 固定胶凝材料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160
7.3.1 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160
7.3.2 解决问题的技术原理 161
7.3.3 固定胶凝材料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161
7.3.4 试配及现场调整 163
7.4 石子洗车技术 164
7.4.1 技术背景 164
7.4.2 石子洗车时石子用量计算方法 164
7.4.3 石子洗车操作方法 167
第8章 免养护混凝土在铁路中的应用 168
8.1 项目概况 168
8.2 技术原理和路线 168
8.2.1 技术原理 168
8.2.2 技术路线 168
8.3 对比试验 169
8.3.1 原材料的选用 169
8.3.2 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 170
8.3.3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170
8.3.4 混凝土碳化试验 170
8.3.5 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 171
8.3.6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171
8.3.7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 171
8.4 工程应用 171
8.4.1 免养护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要求 171
8.4.2 生产过程控制 172
8.4.3 施工过程控制 172
8.4.4 强度评定 173
8.4.5 结论 173
第9章 高原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应用 174
9.1 技术背景 174
9.2 气泡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174
9.2.1 气泡产生的原因 174
9.2.2 解决思路 175
9.3 试验及应用 177
9.3.1 C35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计算 177
9.3.2 试配 179
9.3.3 生产 179
9.3.4 拆模 179
9.3.5 结论 179
第10章 隧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应用 181
10.1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背景 181
10.1.1 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181
10.1.2 砂石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依据 181
10.1.3 解决断级配砂子配制混凝土问题的关键技术 182
10.1.4 外加剂掺量的确定 182
10.2 断级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试验生产 183
10.2.1 C35断级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183
10.2.2 C25断级配机制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185
10.2.3 C25混凝土湿喷技术 191
第11章 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应用 194
11.1 项目概况 194
11.2 配合比调整 195
11.2.1 C30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195
11.2.2 C30断级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197
11.2.3 C50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00
11.3 工程应用 202
第12章 超长保坍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03
12.1 项目概况 203
12.2 安罗高速公路混凝土外加剂配制技术路线 203
12.3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04
12.4 C40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05
12.5 外加剂检验及混凝土试配 207
12.5.1 外加剂检验 207
12.5.2 混凝土试配 207
12.6 生产过程控制 209
12.6.1 原材料控制 209
12.6.2 工程应用 209
12.6.3 结论 210
第13章 矿山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211
13.1 矿山固废的来源 211
13.2 矿山固废再生骨料的利用 211
13.2.1 铁尾矿再生骨料 211
13.2.2 石灰石尾矿再生骨料 212
13.2.3 煤矸石再生骨料 212
13.3 生产应用 213
13.3.1 C30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13
13.3.2 C30煤矸石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16
13.3.3 C30煤矸石掺细砂混凝土调整设计 218
13.3.4 生产应用实例 221
第14章 建筑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222
14.1 建筑固废的来源 222
14.2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的利用 222
14.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222
14.2.2 原材料及配合比调整设计 224
14.3 生产应用 225
14.3.1 C30砖渣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25
14.3.2 C30砖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27
14.3.3 生产应用实例 229
第15章 工业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230
15.1 工业固废的来源 230
15.2 工业固废再生骨料的利用 230
15.3 生产应用 231
15.3.1 C30炉渣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31
15.3.2 C30炉渣石屑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设计 234
15.3.3 生产应用实例 238
第16章 提高硬化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措施 239
16.1 概述 239
16.2 硬化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 239
16.2.1 混凝土生产环节 239
16.2.2 混凝土施工环节 240
16.3 提高硬化混凝土强度的技术 241
16.3.1 技术原理 241
16.3.2 提高硬化混凝土回弹强度的试验方法 242
16.3.3 试验小结 244
16.3.4 现场验证试验 244
16.3.5 工程验收 245
16.3.6 技术措施总结 245
16.4 开封某住宅楼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处理 245
16.4.1 项目简介 245
16.4.2 原理验证 246
16.4.3 实体验证 247
16.4.4 硬化混凝土实体养护施工 248
16.4.5 结论 251
16.5 濮阳某住宅楼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处理 251
16.5.1 项目简介 251
16.5.2 实体混凝土养护增强措施 252
16.5.3 混凝土表面增强施工与检测 254
16.5.4 结论 255
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