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建基于对上海市新高考政策实施的实证调查,研究分析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落地情况,归纳总结影响政策落地的因素,并结合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各利益相关者行为所反映的影响因素与原因并进行分析与厘清。本书以政策过程性评估的方式,分析利益相关群体对改革举措的态度差异、对事项的理解差异,研究发现影响政策实施成效的基本因素,为上海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推进与完善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以期以点带面,为在全国不同地区、更大范围内推进新高考改革政策,持续完善新高考制度,保障新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
本书聚焦2014年启动的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全国首批试点的上海市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实施的过程评估出发,全面解析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成效、面临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扎实的实证研究,书中依托丰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结合学生、高中、高校等多元视角,深入探讨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等关键举措的执行情况。通过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特征,本书系统分析了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实施中的现实难题与改进路径,既总结了上海的典型经验,也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实践参考。本书可以为教育政策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育政策评估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青年课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等,发表高考综合改革系列学术文章数篇,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期监测、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等多项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