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可用作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作“体育哲学”“体育教育哲学”“体育伦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体育哲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丰厚且完备的基础文献作为支撑。学生在学习体育哲学时,需要充分掌控第一手文献资料。学习哲学,需要阅读伟大的作品,与伟大的心灵展开对话。中华卷涵盖若干种先秦经典文献,采用《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法,将文献按“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归类。考虑到先秦文献的艰深晦涩,编者对选文做了必要的注释,以便于读者查阅。西方卷采用西方哲学史的分期方式,全书分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信仰时代、近代时期、德国古典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初五个部分,文献选录兼及运动哲学、身体哲学、心灵哲学、教育哲学、道德哲学及政治哲学等相关内容。在选编过程中,尽可能吸纳和保留选文原有的标题。编者根据文本逻辑对相关文本进行分段,并按主旨对文本段落冠以标题总结,以便于读者查阅。
王娜,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文艺研究》《中国音乐学》《文化遗产》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体育史、体育文化研究。
刘晓,北京体育大学讲师,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曾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身体哲学、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
陈石军,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厦门大学哲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哲学硕士。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愛知論叢(日本)》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儒家哲学、体育哲学研究。
张永宏,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哲学动态》《宗教学研究》《老子研究》《哲学与文化(台湾)》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传统体育民俗、武术文化、道家养生研究。
蒋小杰,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体育哲学。
田艳,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戏剧》编辑,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浪漫主义美学与文论、德国观念论、身体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