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优先发展
定 价:98 元
- 作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出版时间:2024/12/1
- ISBN:9787517714521
- 出 版 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432.5
- 页码:232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受城镇化影响的儿童群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基础上,结合最新儿童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制定“儿童优先”的城镇化政策提供了科学建议。报告还提出了城镇化下儿童发展的美好愿景:到 2030 年,实现儿童优先的新型城镇化,确保城镇化进程中的所有儿童都享有公平的早期发展、营养健康和教育机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到 2035 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儿童优先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儿童发展的各项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本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受城镇化影响的儿童群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基础上,结合最新儿童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制定“儿童优先”的城镇化政策提供了科学建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于1997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宗旨为“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基金会承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展儿童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试验项目,承担经济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重要研究课题,政策建议多次获中央领导批示,已成为集国际交流、社会试验和政策研究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型基金会。
第一章? 导论
一、儿童发展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固基
二、新型城镇化下儿童发展面临的特殊挑战
三、儿童优先的新型城镇化
第二章? 儿童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发展问题
二、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群体的发展状况
三、人口流动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四、新型城镇化下儿童发展目标与路径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早期发展
一、儿童早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二、城乡儿童早期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三、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的早期发展机会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乡儿童义务教育
一、城镇化与教育
二、新型城镇化下城乡儿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三、城乡儿童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探索与实践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健康素质
一、城镇化发展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二、我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现状
三、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的国家行动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心理健康
一、我国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三、新型城镇化下儿童心理健康的国家政策与服务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数字鸿沟与教育信息化
一、新型城镇化下教育信息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下城乡儿童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影响
三、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补平儿童数字鸿沟的中国努力
四、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福利与保护
一、儿童福利改善与保护体系建设
二、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逐渐完善
三、新型城镇化下儿童福利和保护现状
四、儿童保护的基层实践和社区探索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下的儿童发展投入
一、新型城镇化下儿童发展公共投入现状
二、流动儿童教育及其投入政策演变
三、流动儿童教育均等化的地方实践
四、围绕投入保障完善儿童发展治理模式
五、儿童优先和更公平的财政投入机制
第十章? 儿童优先和友好城市建设
一、儿童优先和友好城市的理念和意义
二、构建儿童优先和友好城市的国际经验
三、中国儿童优先和友好城市的建设与经验
第十一章? 政策建议
一、促进全体儿童早期发展均衡化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
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重视和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五、消除儿童发展中面临的数字鸿沟
六、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七、儿童优先和更公平的财政投入机制
八、建设儿童优先和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本书背景报告
中国的城市化是影响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事。改革开放 40 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城市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受城市化影响的儿童,或“城市化的孩子”,其中既包括流动儿童,也包括留守儿童,还包括“城市(新)落户儿童”(或“新市民儿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受城市化影响的儿童理应从城市化中受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和就业直接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质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新型城镇化影响儿童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顺应人口迁移流动转变,实现完全彻底的新型城镇化。理想的成长前景应该是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城市化的孩子”的关爱和重视,大力投资早期发展、营养健康和教育,促使他们向上流动,健康成长,成为“新市民”和“新劳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儿童发展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固基
儿童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的和坚实基础。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立足以人为本,注重在社会公平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城市化进程。儿童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希望”,从儿童优先的原则出发,保障儿童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儿童人口素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
儿童优先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儿童优先原则是指在涉及儿童的事宜中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所有关于儿童的行动都要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儿童优先原则有 4 层含义。①政策制定:在相关领域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应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②资源配置:在公共资源分配方面,儿童的基本需求应高度优先,确保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感得到保障。③政府责任和社会参与: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采取儿童优先原则。这不仅需要政府的主体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④公共服务: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化水平,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儿童残疾、儿童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卫生健康、儿童保护和儿童友好城市等方面,在公共投入上具有优先地位,确保公共投入资金和资源得到优先保障和领先增长。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让儿童享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儿童发展为人口高质量发展固基。当前中国政府关于人的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就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从内涵上可以归结为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二是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从外延上则意味着,上述目标需要从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着眼和施策。在从儿童早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儿童(早期)发展最具有基础性。从直接的功能来看,儿童发展决定着整体人力资本禀赋,特别是在人力资本中具有日益提高的重要性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会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从外溢效应来看,国家承担儿童发展的主要支出责任,使得人力资本禀赋的培养摆脱家庭背景的影响,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从整体上促进社会流动。这个在社会层面显现出的正外部性,还会反过来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家庭一旦拥有更好的社会环境,父母花在养育和照护方面的物质和时间投入便可以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把养育、照护和教育更多地作为公共产品供给,由国家买单,可以大大解除父母特别是母亲在劳动参与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生育意愿,促进生育率回升。
儿童发展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固基。新型城镇化过程包含儿童的城市化,城市化的福利改善效应自然要首先覆盖到儿童。城市所具有的更充足的养育、照护和教育资源,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提高儿童福利,也预示着他们的未来会因城市化而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全社会具有更充分的流动性。对城市的发展而言,能否善待城市中生活的每个人,能否真正做到儿童友好,能否让流动人口子女与父母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提高,应该是重要指标。新型城镇化要促进儿童的发展,核心是通过国家政策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支持,让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能够与父母“一起”居住和生活,在居住的城市享有公平、优质、适宜的发展机会,安全、健康地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