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严重衰退,大批工人失业。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美国的一些政客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削弱、否定,甚至阻碍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这一思想(即筑墙)实则逆全球经济而行。本书作者回溯了各个学派的经济思想,并运用经济学方法,重新审视了这一挑战,反思了美国经济政策的极端一面:筑墙式的政策行动本质上是逆势而行的,最终注定会失败。相反,作者呼吁采取架桥式的政策行动,强调沟通和交流,帮助受到破坏负面冲击的人们准备好参与到新的经济格局之中,并从中收获经济回报和社会尊严,以实现最终的大众繁荣。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你会选择筑起保护主义之墙,还是选择建立沟通与开放的桥梁?这是作者在面对美国严峻的经济形势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美国的一些政客结合民粹主义思想,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削弱、否定,甚至阻碍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这一腐朽思想(即筑墙)近年来甚嚣尘上。
而本书作者格伦·哈伯德,作为多个美国总统任期内的经济委员会主席,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亲眼目睹了这一筑墙思想的危害,并积极推动桥的建立。他认为应该坚持架桥式的政策行动,帮助受到破坏负面冲击的人们准备好参与到新的经济格局之中,并从中收获经济回报和社会尊严。同时,必须坚持贸易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推动科技进步,最终才能实现大众繁荣。而这些,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参与。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注(noticing),更重要的是阐释伴随经济进步而来的结构性、破坏性变革(structural, disruptive changes)的思想(ideas)。 从现代经济学发轫之时起,像本书的中心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这样的思想家就知道,进步和破坏(progress and disruption)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斯密阐述了经济取得成功和实现大众繁荣(mass flourishing)的游戏规则,在这种规则之下,个体可以做好各种准备,在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开展竞争。
斯密式精神影响下的当代经济学往往比斯密本人更彻底地体现了古典自由放任传统和现代新自由主义观点。斯密在写作他的传世巨著《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将近 20年之前,先写作了《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他将经济视为带来繁荣的道德体系,而不仅仅是创造收入的经济体系。狭义的新自由主义、自由放任主义观点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紧张的政治辩论。更为不幸的是,新自由主义者把公众对充满活力的竞争性经济(dynamic competitive economy)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的。随着民粹主义的复兴,最近发生的政治事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格伦哈伯德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和拉塞尔L.卡森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科学院经济学教授。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以及自动数据处理公司、布莱克洛克封闭基金等公司的董事,于2001至2003年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第一章 导言:经济学家和真实的人
第二章 我们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倒下的墙和错失的桥
第三章 大众繁荣:亚当·斯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第四章 亚当·斯密学派今天的评论员
第五章 为什么墙依然富有吸引力
第六章 桥
第七章 企业作为架桥者
第八章 政府与桥
第九章 大众繁荣需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