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即《周易》的教化。作为中国儒家六经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易》教除具有儒家教化体系对德性的培养和现世的关怀外,又因《周易》卜筮其外,哲理其中的特殊性质为儒家教化体系提供了形上学依据。
本书基于前人研究,全景式探究了朱熹《易》教思想,涵盖渊源、理论基础、内容、工夫实践与影响,并联系当今社会问题挖掘其当代价值。这不仅可从教化角度系统化关照朱熹易学思想、完善儒家《易》教思想体系,也为发掘儒家《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可能。
李群,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2002-201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2017年至今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于山东大学易学与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跟随刘大钧、林忠军等教授系统学习易学知识,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学及易学理论基础。参与先秦道家道德谱系及德育镜鉴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等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儒家易教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厅级及校级项目10余项,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周易>的时中观及其教育镜鉴》被人大复印(教育学)全文转载。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易》教概念、内涵及流变
第一节 《易》教的概念
第二节 《易》教的内涵
第三节 《易》教内涵的流变
一 《易》教的萌芽卜筮设教
二 《易》教的确立以德为先、人文教化
三 《易》教的凸显明王道,正人伦
四 《易》教的发展修已安人
五 《易》教的继承迁善改过
第二章 朱熹生平著作及《易》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朱熹生平与著作
一 朱熹生平
二 朱熹主要著作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 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加剧
二 经济发展恢复贫富不均严重
三 文教活动兴盛思想兼收并蓄
第三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对宋易象数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象由数生:刘牧之《河图》《洛书》
二 圣人之心即太极:邵雍先天易学与后天易学
第二节 对宋易义理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理一分殊:李侗《易》教
二 太极即理:二程以理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三 太虚即气:张载以太虚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本体论
一 宇宙本体论:太极即理
二 心性本体论:性即理、心即理
第二节 本体论与方法论、认识论(工夫论)之融合:理一分殊
第五章 朱熹《易》教思想之工夫
第一节 《周易本义》卷首九 图与《易学启蒙》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河图》《洛书》中的《易》教之韵
二 先天易与后天易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第二节 《周易本义》文本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周易本义》其书及注《易〉原则方法
二 《周易本义》之《易》教思想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朱黑《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 朱熹《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 朱熹《易》教思想的局限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个人品德的养成
二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