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前史空想社会主义谈起,以历史性梳理为基础,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者对不同时期时代难题的破解,试图描绘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在时空交汇中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规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形态。进而有助于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方位。
本书展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轨迹,从学理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与历史方位,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色。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展开表现为一条道路。道路只能从脚下起步,在对时代问题的破解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发达国家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列宁探索了落后的俄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发展繁荣的道路,充满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现实资源。本书内容逻辑清晰,语言较为流畅,承接历史,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践,方便读者理解。
序 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展开表现为一条道路。道路只能从脚下起步,在对时代问题的破解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发达国家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列宁探索了落后的俄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开辟出走向社会主义的现成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发展繁荣的道路,充满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现实资源。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书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在时空交汇中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规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方位。由此,本书将着重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演进的轨迹与规律,对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构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究竟是什么样?
问题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构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现实资源。那么,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在实践中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让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海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论调不绝于耳,进而产生的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也时常耳闻。这些错误论调的产生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
综上,我们有必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一方面是要展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轨迹,力求发掘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规律,为构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理论与现实资源;另一方面是要从学理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循本溯源,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与历史方位,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色,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孙健,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序 言 /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前奏 /1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 /1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2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22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 /28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8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词的使用情况/41
三、未来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基本特征 /45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建构特色 /59
第三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的实践 /74
一、时代变化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74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词的使用情况 /79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3
四、列宁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时代性 /98
第四章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 /107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 /107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12
第五章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 /118
一、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的回答 /118
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24
三、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 /127
四、从落后国情进一步丰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38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50
一、现实挑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1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贡献 /154
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日益彰显 /184
第七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88
一、承前启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88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192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 /199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 /210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15
结 语 /222
参考文献 /228
后 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