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情感表现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情感形式,通过触动观众的情感来实现其艺术功能。作为好莱坞优秀电影的代表,奥斯卡最佳影片对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有较强的导向性,其情感叙事观念和策略颇有可研究之处。本书聚焦于以奥斯卡最佳影片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在叙事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叙事元素与观众深层文化与心理结构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叙事策略与观众的移情机制与期待视野沟通,从而更有效地感染和打动观众。借助对好莱坞优秀电影的情感叙事研究,可以深层次了解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电影的创作也是一种借鉴。
从理论的高度出发,结合丰富详实的影片实例,本书既是一部学术研究力作,也是提升电影制作与欣赏水平的实战手册。本书以奥斯卡获奖影片为案例,结合心理学、叙事学与电影理论,深度剖析情感如何在电影叙事中成为触动观众心灵的关键,揭示了如何通过叙事技巧与艺术手法,构建起观众与电影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不仅展现了好莱坞电影情感叙事的成功经验,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实用的创作策略与灵感来源。
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唯一途径,就是探寻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的物、一种情景、一连串的事件,都应作为那种特殊感情的程式。(艾略特)这里的客观对应物,即情感符号或情感载体。需要作品达到怎样程度的感染力量,就需要为作品找到相应程度的情感载体。对于电影来说,这一情感载体就是合适的、精选的题材。
在电影的创作之初,一般都有一个题材分析阶段,其中应包括对叙事题材的情感力度问题进行考察,分析这一题材原型是否包含独特的情感意蕴,是否显示出未来情感形式的规模,是否提供了未来电影情感形式的矛盾结构基础,以及是否包含强力度情感符号的雏形等。如果题材本身缺乏一定的情感力度和情感诱惑力,就应该毫不留情地加以舍弃,或者需要在一定刺激下重新进入作品情境,首先恢复对作品的某种温暖的情绪体验,然后从兴奋点逐渐扩及各个细节,再次领悟作品的魅力。a 这实际上是对题材本身的情感潜力进行重新挖掘,直到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情感切入点为止。
这一步骤如果缺失,就容易因题材而导致电影最终功亏一篑。可见题材的情感力度分析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然而题材是否具有情感力度,实际上是很难断定的。好莱坞的方法,就是通过票房数字了解观众的好恶,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了解他们的情感口味,然后根据观众的情感喜好开发出一系列成功的类型片,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电影能最大限度地为观众提供快乐,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美国电影的历史更经常的是在类型片意义上被理解。a 而基于好莱坞电影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也在题材叙事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类型化倾向。
第一节 类型的生成与深层模式好莱坞类型片的形成,源于发达的工业机制以及有效的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好莱坞是世界上类型电影最发达的地方,类型电影也是好莱坞电影风行世界的重要法宝。根据 1950 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年好莱坞制作的电影中,27% 是西部片,20% 是侦探电影,11% 是浪漫喜剧,4% 是歌舞片,剩下的电影也多半可以归结为某种次类型,如战争片、间谍片等,总计该年有 90% 的制作可以归类为类型电影。b 类型电影是古典好莱坞时期重要的电影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好莱坞片厂制度、明星制度及整个电影工业体制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自 20 世纪 60 年代,好莱坞已经结束了其古典时期,迈入了新好莱坞时期和后好莱坞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无可否认,不断发展的类型片以其改朝换代的新面貌,仍然占据着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市场。
问题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影院放映的都是商业电影,而且不同的国家也多少发展出了自己的类型电影,为什么只有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会异常发达呢?
好莱坞类型片的发达,与美国经典电影时期的片厂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一时期,大制片厂控制了整个电影市场的产品流程,包括制作、发行和放映,而大制片厂所拍出的每一部电影,其深受观众喜爱的程度,直接反映在制片厂直接经营的影院营业额里。透过每年 400 至 700 部的电影制片量,结合传回电影公司老板桌上的票房报表,制片厂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观众爱看什么,然后不断试验适合观众口味的电影,甚至影院经理都有权参与剧本能否拍摄的会议。这就是曾让巴赞赞不绝口的美国电影工业体制。一方面,制片厂的制片人员,包括导演、编剧、明星等,能够根据之前在票房上成功的片子,再生产出类似的作品;另一方面,制片厂的发行和放映人员,则绞尽脑汁地琢磨更有效的发行方式,更精确地研究观众的口味,以便更好地提供资料给制片厂,希望能拍摄出更有商业潜力的电影。类型是一大群电影人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和精确计算的结果。
此外,好莱坞还经常通过预先测试的方式调查观众对影片的意见,并据以修改,在 20 世纪 40 年代,这种预先测试变得越来越复杂,从简单地要求观众在影片结束时填写卡片,到采用一些设备比如电子投票机和反应活动记录仪这些设备要求观察试映的观众在电影放映过程中,通过拨动一个刻有从非常沉闷到非常喜欢不同等级的转盘来监控他们对一部电影的参与。与放映机同步,利用这些设备可以严格地产生一份观众反应的连续变化图。在根据这些试映测试结果调整一部电影最终发行版本的过程中,被改变的部分是动作的节奏(托马斯·而萨尔森),而不是影片的动作本身。比如在试映观众的要求下,《银翼杀手》(1982)和《致命的诱惑》(1987)的结尾被重新设计,前者变成了一个乐观的结局,后者添加了复仇。电影的故事或主题结构的修改,正是回应了制片人认为提供娱乐的商业情感效应高于一切的看法。a 由此可见,好莱坞极其重视观众的意见。在他们眼里,观众即上帝,是电影获得利润的直接保证。
因此,类型片毫无疑问是依靠观众的口味而诞生的,是经过大量的实验整合完成的电影工业集体智慧,是长时间的考验所锻造出的故事模式。
类型片不仅依靠观众的重复选择而诞生,而且与观众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只要一种类型逐渐失去魅力,观众就会立刻用票房数字告诉电影工作者;而在票房上有所斩获的话,对票房极端敏感的好莱坞工业体制,马上就会调整方向,抛弃某种类型或尝试类型的新的发展方向。
正如艺术史家阿诺德·豪瑟所说,观众是艺术史上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决定性影响尤其如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观众才是电影类型的真正作者。
类型片一般包含了一个性格固定的主角,经历一段观众熟悉的故事模式及不断重复出现的场景。那么,观众为什么愿意不断付钱,去影院看他们已经如此熟悉其模式的故事?类型片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意义系统和情感系统,让观众乐此不疲?罗伯特·考尔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故事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希望故事告诉我们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聚合与重复。我们通过听和看这些一遍又一遍重复讲述的故事找到安全感。b 类型片何以带来安全感?究其原因,在于类型电影并非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创作,而是制作方与大众合作,根据社会的集体价值观共同创作出来的,是两者在有形和无形的交流互动中签下的契约。在类型片中,编剧和导演的创造力被限制于观众所熟悉的电影架构和期望中,使类型片成为承载大众情感、大众梦想、大众愿望的系统,我们可称之为类型片的深层结构。少数故事之所以能被观众挑选出来发展成为类型,与其中所蕴藏的社会意义和大众情感很有关联。类型片作用于观众的方式,是利用模式化的叙事结构,来处理特定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正是困扰观众的切身问题,类型电影正是要满足大众的共同情感需求和期望。大众借助集体看电影的行为模式来不断温习自己的基本信仰,电影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艺术。
张玉香,1971年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和文艺美学。曾在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济南教育好新闻奖、山东省期刊协会优秀作品奖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成果优秀视频奖等奖项。出版专著有《李安电影的生活伦理叙事研究》,参编《生态美学在中国》等。
绪 论 001
第一章 题材叙事情感载体的类型化 023
第一节 类型的生成与深层模式 026
第二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类型化 029
第三节 最佳影片的体制内变革034
一、类型的混合 035
二、母题的变异 042
第二章 主题叙事情感意蕴的主旋律化051
第一节 时代情绪的隐秘折射 055
第二节 美国化情感的视觉展现 061
一、隐性爱国主义 061
二、昂扬乐观主义 065
第三节 价值的平衡调和 069
第三章 人物叙事情感意向的矛盾与隐喻 073
第一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人物类型 077
一、人物类型之一:个人英雄 077
二、人物类型之二:浪子 079
三、人物类型之三:凡俗的圣人 081
四、人物类型之四:附属的女性 083
第二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人物特性 086
一、人性情感的双重结构 094
二、对手设置:从对抗、抵触到自我冲突 100
三、人物性格弧线 103
第三节 主人公情感认同策略 105
一、正面主人公认同 107
二、负面主人公认同 109
第四章 情节叙事情感力度的集中展现 113
第一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情节观念 116
一、奥斯卡最佳影片情节法则 117
二、奥斯卡最佳影片情节铺排 147
第二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情节模式 158
一、一般情节模式系统 159
二、典型模式分析 171
第三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情节叙事策略 182
一、情节叙事策略及心理依据 182
二、悬念的设置 188
三、戏剧性的产生 192
第五章 结构叙事情感形式的多重架构 197
第一节 电影结构观念及发展 199
第二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结构特点 202
一、结构交叉 204
二、弱戏剧性 205
三、结构观念保守 206
第三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结构模式 207
一、从封闭结构到开放结构 207
二、对话结构 211
第六章 风格叙事情感基调的倾向性和整一性 215
第一节 风格生成的心理机制 217
一、风格的情感性与整一性 217
二、风格生成的心理依据 218
第二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风格分析 219
一、样式风格 226
二、结构风格 229
三、视点风格 231
四、力度风格 234
五、氛围、节奏与风格 235
六、单纯风格与复杂风格 236
结 语 239
参考文献 245
后 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