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面向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而编写的一本辅助性教材,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方法研究,等等。本书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典型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领会相关课程学理上的深刻性、学科上的系统性以及价值上的科学性。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省软科学项目一项、厅级项目两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产力研究》《理论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在教学中,主持或参与省级或校级各类教改、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多次指导学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连续两年指导思政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师范专业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得高中组一等奖。近年来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后留校任教至今。任教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课程9门,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等6部,主持省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