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以盲人张洪奋斗寻梦的故事为主线,同时倾情讲述妻子不离不弃的守候和陪伴,并用大量笔墨描述了许多好心人对作者的无私帮助,讴歌了人间大爱真情,感人肺腑;
作品源自鲜活的人生体验,且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了新时代残疾人群体的良好精神面貌,生动诠释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极具励志教育意义;
本书传递出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对广大青年读者有正向激励价值。今年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此书既是记录,也为致敬。
登山和跳水一样吗?
一
登山和跳水一样吗?
我的回答是一样。
在读完这本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张洪先生的回忆录里,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个运动员,我很难不被其中的艰辛困苦所感动。8 岁开始接受跳水训练,漫长的岁月里,我面对的总是跳台和淡蓝的水池,为了让一次又一次跳跃、翻腾和多样化的动作更加流畅和准确,我需要在空中保持平衡并精准地控制身体姿态。这是艰苦的、克制的,也是一种延迟满足,但我的内心一直笃定。
我想张洪也一样。他形容自己失明后的世界不是黑暗,是虚空,他看不到脚下的路,不知道珠峰凹凸不平的岩石是什么形状,不知道冰爪底下的冰雪到底有多厚,他可以仰赖的唯有听觉和触觉,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训练和一步又一步的持续向前中,他克服了恐惧,靠着极强的意志力抵达了孜孜以求的顶峰。
登顶的那个高光时刻,是张洪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在夏尔巴向导拍摄的视频中看到,远处云层翻涌,五颜六色的旗帜在洁白的雪地里随风招展,那一刻的张洪是那么耀眼,但这一切他都看不到。张洪说:我看不见世界,但可以让世界看见我。是的,这一刻,夏尔巴向导看见了,替他拍下了视频;身为读者的我看见了,他跨过雪线,越过裂缝,攀冰而上,冲破极限,站在世界之巅的身姿永远激励着我。
跳水和登山一样,我们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惰性,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步步去探索,我们到底能走多远。张洪不断向上攀登,就像我每一次在跳台上的奋力一跃,我们都在不断刷新自己的天花板,所谓人生不设限正应是如此。
跳水和登山一样,我们都要学会和遗憾和解。因为氧气瓶泄漏,摄影师没有跟着他上到峰顶,没能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我想,可能对任何一个人,它都是一个遗憾,但张洪却说:我们通过眼睛能看的始终受限,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即将上映的同名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拍摄素材长达300多小时,但这300多小时只是张洪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对我而言,也是一样。大家见证竞赛场上我夺得奖杯的那一跳,可是在此之前,那不计其数的心血和汗水,并不一定都能被记录。高光时刻是稀缺的,转瞬即逝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才能最终绽放。
荣耀终究会过去,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顶峰。那么剩下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我走入家庭,抚育下一代,积极做公益,也为中国游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洪说他未来要致力于盲人事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传递力量最好的方式。如何从高处下撤,回归正常生活为社会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每一个有过顶峰体验的人的必修课。
二
攀登过程艰苦卓绝,但也充满温情。
作为一个妻子,我看到了别样的爱情。张洪的换位理解,大爱无声;夏琼的无私付出,水滴石穿。张洪年轻时离开家乡,心怀志向,却在风华正茂的 21 岁忽然失明,瞬间坠入低谷。幸好,他遇到了不离不弃的夏琼。这样的爱情平平静静却掷地有声,最能叩开人的心门。在他正式攀登珠峰前,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直钢铁一般坚硬的张洪止不住流下眼泪,他说一直想为夏琼做一件事,因为这些年,是夏琼告诉他路边每一朵花的颜色,也是夏琼为了他的梦想咽下了许多委屈。听到这里,我的内心泛起了一层波纹,他之所以能无所畏惧,一路向前,是因为他们共同闻过的爱的芬芳在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他,造就了他坚固的内心堡垒。
大海和高山是可以在一起的,这句话出自夏琼。张洪去珠峰之前,带夏琼前往深圳看海,满足了夏琼的夙愿。夏琼初见大海时的万般欣喜,如精灵一般的拍手呼喊赤足而行,令我瞬间动容。在即将启程的重要时刻,张洪道出了深藏内心的真挚独白:假如我能回来,我会为夏琼做得更好。
这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爱情。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
三
那么,普通读者能从张洪的经历中获得什么呢?
我想是目标感。那也许需要像愚公,像阿姆斯特朗,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们来人间走一趟,要留下什么印记?张洪在思索,在追问,除了按摩,他想去拓宽人生的边界。他说,只要从黑暗中向前迈出一步,也许就是星辰大海。目标不一定是伟大的,也可以只是平凡而简单的小事,但无论是什么,一定是你内在动力的源泉。
有了目标感,就有了行动力。张洪说,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是你心中的珠峰。珠峰绝对不只是海拔 8848.86 米的世界最高峰,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于张洪而言,珠峰是那个他愿意倾其所有的应许之地,他日复一日地爬楼梯,一级一级,虽看不到希望,但绝不愿放弃,在煎熬中循环往复,和水泥地做伴。
从单调里积蓄力量,本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品质,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短视心态和浮躁心理,这种精神的力量无异于一剂清凉药。也正是这样,他所说的,终点不会变,我们走一步,就少一步才会如此有说服力。
21 岁失明,40 岁开始登山,46 岁成为亚洲首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张洪所经历的、彷徨的、追求的,全都落在这本《看不见的顶峰》当中。
我想当你读完之后,你会和我一样掩卷沉思:我心中的珠峰是什么?从今天起,我能为这个理想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