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科学方法,医防协同。全书内容预计十六章,先概括糖尿病的历史、定义、分类与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情况、防控策略等,随后从膳食预防、运动预防、心理预防、中医预防、药物预防,糖尿病前期预防、慢性并发症预防、肥胖与糖尿病等方面阐述糖尿病预防和理论基础和实例研究。本书还特别安排防控策略和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试验两个章节,介绍政府对糖尿病的防控策略和国内外著名的大型糖尿病一级预防试验的经验。
1.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疾病,病因纷繁复杂,需实施多个危险因素共同管理、共同控制、共同达标的综合管理策略。
2.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组织国内临床内分泌、疾控、营养、运动、心理、中医等领域专家共同撰写,充分突出医防协同、体医融合和中西医结合的特点。
3.本书提出全人群、全疾病周期的糖尿病五级防治体系(无病、未病、欲病、已病、变病)。
作为国际公认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亟待遏制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正如200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Alberti 教授在巴黎第18 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开幕式上所呼吁的: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预防胜于治疗)。2014 年6 月7 日,Lancet(《柳叶刀》)也强调:糖尿病预防每延迟1 年,就会增加1 000 万糖尿病患者。当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9 年7 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在15 个专项行动中,糖尿病防治首次列入其中,足以证明糖尿病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家庭、个人、媒体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体更要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行为。
纵观世界医学史,我国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的认识最早,论述最详,两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素问 奇病论篇》的论述最有代表性,含义深刻,甚至已有糖尿病前期(脾瘅)的概念。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防治研究进展迅猛,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不断涌现,有关糖尿病的指南、共识等也不断更新。然而目前,我国鲜有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学术专著。因此,我们组织了国内临床、疾控、营养、运动、心理、中医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发起并撰写本书,其学术指导思想正是基于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涵盖了疾病三级预防的理念,还蕴含着预防就是治疗治疗也是预防的深邃思想。
本书内容安排上突出四大特点:①政府主导。本书单列几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糖尿病对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政府主导的糖尿病防控行动之重大意义。②医防融合。这是本书最突出和最坚守的特色,从章节和内容安排上强调医防融合,体现预防为主。尽管难度颇大,尤其临床部分,如何突出预防对每个编委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③中西医结合。本书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首次提出建立全人群、全疾病周期的糖尿病治未病五级防治体系(无病、未病、欲病、已病、变病)。④体医融合。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提及体医融合理念,并指出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国内外体医融合研究方兴未艾,在糖尿病防控上更是如此,而且,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最后,我感觉,此书是从滚烫的石头缝隙里蹦出来的!滚烫,首先是因为2022 年的酷夏,持续高温40 多天,而这正是伏案疾书的日子,还有是因为每位编委愿为糖尿病防治事业、为本书奉献的滚烫之心;石头,是指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新冠疫情防控和阳过困扰等,如一块块大石头压在编委们身上;缝隙,那就是在百忙中挤出来的时间空隙;蹦出来,那是希望,希望此书对读者有所帮助,能在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的天地里有所作为!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图书再版时我们将充分吸收、加以完善。
在这里,我十分感谢本书所有的编委,尤其是几位著名专家的友情加盟,如周智广、丁钢强、章秋、曲伸和陈伟等教授;十分感谢全国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范永升教授对第八章的审阅和肯定;还要特别感谢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李光伟教授给予鼓励和支持;特别感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拨冗为本书作序,并对本书的撰写工作给予肯定!也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叶 真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2023 年4 月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原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原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SCI、中华系列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共60余篇,独著、主编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 绪论/ 1
核心推荐 / 1
第一节 糖尿病的历史 / 2
第二节 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及分型 / 4
一、 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 / 4
二、 糖尿病的分型 / 5
三、 糖尿病亚型的分类进展 / 9
第三节 循证医学与糖尿病防治管理 / 10
一、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 10
二、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 11
第四节 糖尿病缓解和逆转 / 13
一、 2 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 / 13
二、 实现2 型糖尿病缓解的途径 / 14
三、 2 型糖尿病缓解的预测因素 / 15
四、 2 型糖尿病缓解的病理生理机制 / 16
五、 2 型糖尿病缓解的预后 / 16
六、 展望 / 17
主要参考文献 / 17
第二章 2 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20
核心推荐 / 20
第一节 2 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概述 / 20
第二节 2 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流行特征 / 22
一、 世界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状况 / 22
二、 中国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状况 / 26
第三节 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 30
一、 遗传因素 / 30
二、 环境因素 / 30
第四节 2 型糖尿病死因流行病学 / 33
一、 世界糖尿病死因流行状况 / 33
二、 中国糖尿病死因流行状况 / 34
三、 糖尿病主要死因状况 / 36
第五节 2 型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36
一、 世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状况 / 36
二、 中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状况 / 37
主要参考文献 / 39
第三章 糖尿病防控策略/ 41
核心推荐 / 41
第一节 糖尿病经济学 / 41
一、 糖尿病经济负担 / 41
二、 糖尿病预防的卫生经济学 / 44
第二节 慢性病防控策略 / 45
一、 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策略 / 45
二、 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防控策略 / 45
三、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 / 45
四、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可持续发展目标 / 46
第三节 糖尿病防控措施和经验 / 46
一、 全球糖尿病防控举措 / 46
二、 中国糖尿病防控措施和经验 / 48
第四节 政府、社区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 / 50
一、 政府作用 / 50
二、 社区作用 / 51
主要参考文献 / 53
第四章 1 型糖尿病预防/ 56
核心推荐 / 56
第一节 1 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 56
第二节 1 型糖尿病的预测 / 57
一、 胰岛自身抗体 / 58
二、 遗传易感性 / 59
三、 代谢指标 / 60
四、 预测模型 / 61
第三节 1 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61
一、 一级预防 / 61
二、 二级预防 / 62
三、 三级预防 / 63
第四节 1 型糖尿病预防的展望 / 65
一、 细胞治疗 / 65
二、 免疫治疗 / 66
主要参考文献 / 66
第五章 2 型糖尿病一级预防试验/ 69
核心推荐 / 69
第一节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 / 69
一、 研究背景 / 70
二、 研究选址 / 70
三、 研究方法 / 70
四、 研究结果 / 72
五、 主要结论 / 79
六、 启示 / 80
第二节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 / 81
第三节 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 / 82
一、 糖尿病预防计划 / 82
二、 糖尿病预防计划结果研究 / 84
主要参考文献 / 87
第六章 糖尿病膳食预防/ 89
核心推荐 / 89
第一节 膳食结构与2 型糖尿病 / 89
一、 食物与血糖生成指数 / 89
二、 食物与2 型糖尿病 / 91
三、 膳食模式与2 型糖尿病 / 92
四、 遗传、膳食模式与2 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 / 93
第二节 营养素与2 型糖尿病 / 93
一、 中国居民能量和膳食营养素摄入现状 / 93
二、 进餐时序与2 型糖尿病 / 95
三、 时间营养与2 型糖尿病 / 96
第三节 肠道微生态与2 型糖尿病 / 97
一、 营养与肠道微生态 / 97
二、 肠道微生态影响糖尿病代谢的机制 / 98
三、 生命早期营养与2 型糖尿病 / 99
第四节 预防2 型糖尿病的膳食原则和措施 / 100
一、 2 型糖尿病预防的膳食原则 / 100
二、 2 型糖尿病膳食预防的政策和措施 / 101
第五节 2 型糖尿病的膳食营养处方 / 102
一、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需求 / 102
二、 2 型糖尿病的膳食营养处方 / 104
三、 2 型糖尿病的膳食管理 / 105
第六节 糖尿病并发症的膳食营养处方 / 105
一、 低血糖的营养处方 / 105
二、 糖尿病肾脏病的营养处方 / 106
三、 其他慢性并发症的营养处方 / 110
主要参考文献 / 110
第七章 糖尿病与运动/ 113
核心推荐 / 113
第一节 运动的生理效应和代谢调节 / 113
一、 运动的概述 / 113
二、 运动的分类 / 114
三、 运动的益处 / 115
第二节 糖尿病一级预防的运动设计 / 116
一、 一级预防的基本运动处方 / 116
二、 不同人群一级预防的运动建议 / 118
第三节 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 119
一、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 / 119
二、 1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 / 120
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 / 121
四、 伴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 / 122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 124
一、 运动的副作用 / 124
二、 不良反应的预防 / 125
主要参考文献 / 128
第八章 糖尿病心理预防/ 131
核心推荐 / 131
第一节 糖尿病社会心理因素 / 131
一、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发病、发展的相关性 / 131
二、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相关机制 / 133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常见精神心理问题 / 133
一、 糖尿病继发精神心理问题 / 134
二、 糖尿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 134
第三节 糖尿病心理问题的三级预防 / 135
一、 糖尿病合并相关心理问题的一级预防 / 135
二、 糖尿病合并相关心理问题的二级预防 / 135
三、 糖尿病合并相关心理问题的三级预防 / 142
第四节 儿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心理干预 / 142
一、 儿童糖尿病心理问题及干预 / 142
二、 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干预 / 148
主要参考文献 / 149
第九章 糖尿病药物预防/ 152
核心推荐 / 152
第一节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概述 / 152
一、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物 / 152
二、 其他机制降糖药物 / 154
三、 皮下注射类降糖药物 / 156
第二节 药物预防糖尿病的循证医学证据 / 159
一、 二甲双胍 / 160
二、 - 糖苷酶抑制剂 / 161
三、 噻唑烷二酮类 / 162
四、 GLP-1 受体激动剂 / 163
五、 胰岛素及促泌剂 / 163
六、 奥利司他 / 164
七、 维生素D / 164
八、 睾酮 / 165
九、 免疫调节剂 / 165
十、 降脂药物 / 166
第三节 基于循证医学的1 型糖尿病预防试验 / 166
第四节 进行中和尚未公布结果的糖尿病预防临床试验 / 167
主要参考文献 / 168
第十章 糖尿病自我监测/ 170
核心推荐 / 170
第一节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发展历史 / 170
第二节 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测方法 / 172
一、 毛细血管血糖自我监测 / 173
二、 持续血糖自我监测 / 177
三、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 181
四、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监测 / 182
五、 血清及唾液1,5- 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检测 / 183
六、 血或尿酮体的检测 / 183
七、 尿糖的监测 / 184
第三节 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测的未来展望 / 184
主要参考文献 / 185
第十一章 糖尿病教育与管理/ 187
核心推荐 / 187
第一节 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的定义及变革 / 188
第二节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形式 / 189
一、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 / 189
二、 基于医护团队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 / 190
三、 基于同伴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 / 190
四、 基于社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 / 190
第三节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临床获益及意义 / 191
一、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临床获益 / 191
二、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在糖尿病预防中的意义 / 192
第四节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目标及团队建设 / 193
一、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目标 / 193
二、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团队建设 / 195
第五节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内容、时机及模式 / 196
一、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内容 / 196
二、 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的时机 / 200
三、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模式 / 200
第六节 数智时代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 202
一、 智能化技术在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202
二、 智能化技术在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中的机遇和挑战 / 204
主要参考文献 / 205
第十二章 肥胖与糖尿病/ 209
核心推荐 / 209
第一节 肥胖症流行病学 / 209
一、 成人肥胖 / 209
二、 青少年肥胖 / 209
三、 中国超重/ 肥胖人群的总体特征 / 210
第二节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性 / 210
一、 超重/ 肥胖促进2 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 210
二、 肥胖糖尿病的成因先有胰岛素抵抗还是先有胰岛素升高 / 211
三、 干预肥胖糖尿病,减重抗炎是关键 / 213
第三节 超重/ 肥胖对2 型糖尿病的危害 / 214
一、 超重/ 肥胖与2 型糖尿病患者预后 / 214
二、 体重与2 型糖尿病死亡风险 / 215
第四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 / 215
一、 脂肪肝使2 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恶化 / 215
二、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2 型糖尿病的共因性及相互作用 / 216
三、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2 型糖尿病的筛查 / 216
四、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 216
五、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2 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 217
第五节 肥胖症三级预防 / 217
一、 控制肥胖症的危险因素 / 217
二、 预防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218
三、 延缓肥胖相关并发症的进展 / 218
四、 肥胖症的临床干预措施 / 218
五、 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 220
第六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 221
一、 减重是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 / 221
二、 不同驱动因素的减重治疗优先级不同 / 221
三、 适当减重获益,过度减重预后不良 / 221
四、 2 型糖尿病患者减重的目标和原则 / 222
五、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措施 / 222
主要参考文献 / 223
第十三章 糖尿病前期防治/ 227
核心推荐 / 227
第一节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及诊断 / 227
第二节 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 228
第三节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 229
一、 糖尿病 / 229
二、 大血管病变 / 230
三、 微血管病变 / 230
四、 肿瘤 / 231
第四节 糖尿病前期干预 / 232
一、 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目标和原则 / 232
二、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 / 232
三、 药物干预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 / 234
四、 手术干预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 / 236
五、 不同干预方式之间的比较 / 236
六、 个性化干预展望 / 237
主要参考文献 / 237
第十四章 妊娠期高血糖预防/ 242
核心推荐 / 242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糖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危害 / 242
一、 妊娠期高血糖的病因 / 242
二、 妊娠期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和危害 / 243
第二节 妊娠期高血糖的筛查、诊断、分类和模型预测 / 244
一、 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和诊断 / 244
二、 妊娠期高血糖的筛查 / 244
三、 妊娠期糖尿病预测模型 / 244
第三节 妊娠期糖尿病预防 / 245
一、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245
二、 妊娠期糖尿病预防 / 247
第四节 围妊娠期高血糖的管理 / 248
一、 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管理 / 248
二、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综合管理 / 249
主要参考文献 / 252
第十五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 257
核心推荐 / 257
第一节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概述 / 257
第二节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 259
一、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259
二、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的筛查 / 260
三、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 261
第三节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 264
一、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264
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的筛查 / 265
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策略 / 265
四、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 266
第四节 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 / 267
一、 糖尿病肾脏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267
二、 糖尿病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的筛查 / 268
三、 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策略 / 268
第五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 270
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270
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的筛查 / 270
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策略 / 271
第六节 糖尿病足的预防 / 272
一、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 272
二、 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 / 272
三、 糖尿病足预防策略 / 273
四、 糖尿病足预防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 274
主要参考文献 / 275
第十六章 糖尿病中医预防/ 279
核心推荐 / 279
第一节 消渴病与糖尿病 / 279
第二节 糖尿病治未病防治体系 / 280
一、 一般人群(无病) / 281
二、 高危人群(未病) / 281
三、 糖尿病前期(欲病) / 282
四、 糖尿病期(已病) / 282
五、 糖尿病并发症期(变病) / 282
第三节 糖尿病前期 / 282
一、 糖尿病前期中医研究学术流派不断发展 / 283
二、 糖尿病前期中医研究临床循证方兴未艾 / 284
三、 糖尿病前期中医研究临床指南相继出台 / 284
第四节 糖尿病及并发症期 / 285
一、 国医大师糖尿病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经验 / 286
二、 国医大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和研究 / 287
三、 从脾论治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理论的研究 / 290
第五节 中医非药物疗法 / 291
一、 适应四时疗法 / 291
二、 中医膳食疗法 / 291
三、 经络穴位疗法 / 292
四、 中医情志疗法 / 293
五、 传统运动疗法 / 293
六、 中医五音疗法 / 294
主要参考文献 / 294
第十七章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的运用/ 297
核心推荐 / 297
第一节 健康行为干预策略与经典理论/ 模式 / 297
一、 健康行为及干预策略 / 297
二、 健康行为干预经典理论/ 模式 / 299
第二节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 模式应用与发展 / 304
一、 经典健康行为干预理论/ 模式的应用现状 / 304
二、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 模式的发展 / 305
三、 互联网 、大数据技术在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 307
第三节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 模式在糖尿病预防控制中的运用 / 311
一、 运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 / 311
二、 运用于糖尿病风险评估 / 312
三、 运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 / 312
四、 糖尿病健康行为干预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 / 314
主要参考文献 /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