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发酵过程中牛粪产气规律及玉米秸秆沉降产气特性研究
定 价:5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7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波,李文涛,吴春东著
- 出版时间:2023/5/1
- ISBN:9787566138781
- 出 版 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710.1
- 页码:20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厌氧发酵过程中牛粪产气规律及玉米秸秆沉降产气特性研究》简述了厌氧发酵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概述厌氧发酵反应器设计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牛粪单相厌氧发酵工艺、高浓度发酵料液处理工艺及牛粪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其次,详细介绍了好氧水解厌氧发酵两相工艺中,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传质特性、产甲烷特性、浮渣层的变化规律及各影响因子对沉降性的交互作用;最后,简述了沼气脱硫装置及工艺、沼气存储系统、沼液沼渣加工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
《厌氧发酵过程中牛粪产气规律及玉米秸秆沉降产气特性研究》可作为新能源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面广,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全国秸秆资源总量为8.56亿吨,可收集资源量为7.2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6%,《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指出,202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1%。有部分秸秆未被有效利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秸秆废弃或露天焚烧情形,造成了农业秸秆资源的浪费。另外,我国每年会产生约45亿吨的畜禽粪便,其中一部分没有被资源化利用,成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源头。农作物秸秆蕴含大量的化学能,若将秸秆资源转化为高品质能源产物,那么既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又能解决农村用能和种植业污染的问题,这就为实现循环农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畜禽粪便也是发酵很好的原料,利用厌氧发酵将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能源转型的趋势下,秸秆产甲烷技术再次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秸秆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对纤维素具有屏障作用,导致其在厌氧条件下降解十分缓慢,不但影响反应器的容积效率,而且导致秸秆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沉降性能,长期漂浮在厌氧发酵反应器液面上形成浮渣,这就阻碍了沼气的释放,甚至造成发酵失败。可见,有效解决浮渣结壳问题,快速破解木质素的屏障作用,在促进水解微生物胞外酶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充分接触的同时,促使秸秆在微观结构上孔隙度增加,从而提高秸秆吸水能力及沉降性能是关键。另外,在高寒地区,常规的厌氧发酵模式容易出现发酵周期长、产气率低、原料降解缓慢以及结冻等问题,同时也会产生有机废物积压、处理不完全等现象,所以难以实现全年连续运转,需要对反应装置进行加热保温等措施;单一的原料和物料来源的不稳定性也限制了沼气工程的发展,增加了沼气工程的运行成本,很难长期维持发酵工程的运行。针对以上问题,秸秆的沼气发酵采用好氧水解厌氧发酵两相工艺,对发酵反应器的启动、发酵料液接种物浓度、有机负荷、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为沼气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参数。
本书共由13章组成。其中第3、9、10、11、13章及参考文献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张波撰写,共计5章11.9万字;第1、2、4、8章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李文涛撰写,共计4章10.2万字;第5、6、7、12章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吴春东撰写,共计4章10.6万字;全书由张波负责统稿。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技术人员刘海庆、黄英超、杜佳,研究生隋建宁、吴勇涛、谢宇伦以及本科生高峰、吴佳宝为本书成稿做了很多辅助性工作。本书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黑龙江省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和“粮食副产品加工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相关研究是在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玉米秸秆好氧水解厌氧发酵特性研究(LBH-219218)”,农业农村部项目“东北地区秸秆原位监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成、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计划项目“好氧水解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及沉降的影响研究(XDB202001)”“秸秆不同预处理对致密成型机理及燃料特性的影响(XYB2014-1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纵”基础培育(自然)项目“发酵过程中秸秆沉降模型及产甲烷特性研究(ZRCPY202106)”“预处理方式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理化特性研究(ZRCPY202010)”“冰冻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ZRCPY202206)”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优势特色学科项目“谷子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gcz1202310)”的支持下精心撰写而成。
由于作者水平及篇幅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厌氧发酵与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装置设计与能量计算
2.1 恒温控制发酵装置
2.2 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设计
2.3 能量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材料与分析方法
3.1 接种物及发酵原料
3.2 试验设备及试剂
3.3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第4章 厌氧发酵反应器试验研究
4.1 不同高径比反应器对产气特性的影响
4.2 不同高度发酵液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4.3 不同接种物对产气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发酵液的厌氧发酵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35℃时高浓度发酵料液处理工艺研究
5.1 试验设计
5.2 ASBR反应器处理牛粪的研究
5.3 有机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4 进料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5 搅拌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6 ASBR-SBR系统处理高浓度发酵料液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浓度发酵料液处理工艺参数分析
6.1 试验设计
6.2 不同温度时ASBR处理高浓度发酵料液研究
6.3 室温时ASBR处理高浓度发酵料液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7.1 中高温酸化对产酸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
7.2 不同酸化温度对产酸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
7.3 产酸相反应器不同进料浓度对产酸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
7.4 粒径对产酸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秸秆的传质特性及底物浓度对发酵特性的影响
8.1 试验设计
8.2 结果与讨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好氧水解对秸秆各部位产甲烷及浮渣层的影响
9.1 试验设计
9.2 结果与讨论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粒度对秸秆各部位产甲烷及浮渣层的影响
10.1 试验设计
10.2 结果与讨论
10.3 本章小结
第11章 秸秆各部位好氧水解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11.1 多因素试验设计
11.2 结果与讨论
11.3 本章小结
第12章 沼气生产后处理工艺研究
12.1 沼气脱硫工艺设计
12.2 沼气的存储
12.3 沼液(渣)加工工艺设计
12.4 沼渣肥料效应试验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结论与展望
13.1 结论
1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