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社会学研析》首先对体育社会学的相关概念、体育的社会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细述了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体育社会学与社会的分层流动研究、当代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再次对当代体育在社会学视角下的改革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最后从体育社会组织的内容、体育社会组织活动指导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当代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探索。
《当代体育社会学研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相关从业人员及体育爱好者阅读。
体育社会学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里强调的全民健身体系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标志,也是对体育工作提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因此,对体育社会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我国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行业内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逐年增加,体育的发展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我国体育事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组成的体系。体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等。体育社会学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其他学科相比,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很年轻,但它确实是一门在我国体育科学体系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一系列配套的社会体育发展方针政策和措施的颁布与实施,体育社会学得到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也必然对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有关体育社会学的专著与教材尚少,该学科还处在建设与发展之中,学科体系亟待完善。为了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建设与发展,使体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更为丰富完善,以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为社会体育发展服务,笔者深以为“众人能移万座山”,于是动笔整理了对社会体育学的相关想法。
本书由白震负责统筹全稿,经反复修改,最后集体定稿。具体分工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张枝梅负责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六章第四节;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王宁涛负责第三章;河南大学的刘红负责第四章、第五章和第七章第一节;河南大学的刘煜伦负责第六章第一、二、三节和第七章第二节;河南大学的霍东负责第七章第三节和第八章。
本书首先对体育社会学的相关概念、体育的社会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细述了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体育社会学与社会的分层流动研究、当代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再次对当代体育在社会学视角下的改革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最后从体育社会组织的内容、体育社会组织活动指导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当代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探索。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相关从业人员及体育爱好者阅读。
白震,出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现任河南大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文科学术部委员、体育经济学硕士生导师。承担与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3项;发表核心论文36篇,其中12篇被全国体育专业学术会议录用并作为专题报告;出版著作1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地厅级科研奖励30余项。
张枝梅,出生于1970年,硕士学位,教授,现任教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曾先后承担和参与省级项目4项,发表核心论文12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王宁涛,出生于1984年,硕士学位,讲师,现任教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担任软式网球国家裁判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一般论文10余篇,发表核心论文1篇;参编教材、著作2部;多次主持省市级课题、参与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曾荣获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一等奖。目前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概述
第一节 体育社会学的概念及地位功能
第二节 体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第二章 体育的社会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体育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及程序
第三章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研究
第一节 社会文化概述
第二节 体育文化的形态及价值
第三节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第四节 体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体育社会学与社会的分层流动研究
第一节 体育与社会变迁
第二节 体育与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与社会流动
第四节 体育与社会控制
第五章 当代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当代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节 当代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分析
第六章 社会学理论对体育的阐释及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和体育
第二节 冲突理论和体育
第三节 符号互动理论和体育
第四节 体育的教育功能及其发展路径
第七章 当代体育社会的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当代体育社会发展战略的形成
第二节 当代体育社会发展计划
第三节 创新体育社会发展管理机制
第八章 当代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及发展探索
第一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体育社会组织活动指导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