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本书在绪论中首先向读者介绍了研究现状、基本思路、方法等内容,相当于为整本书做了一个简影,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研究的整体情况。之后便以渐进的形式展开,从写作背景出发,去探寻《导言》形成的各项条件,进而对文中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对这篇文章本身形成基本认识。然后聚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去挖掘《导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论断,并对这些论断分别进行剖析,解读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揭示这些思想的内在逻辑。当然研究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梳理了后来人对《导言》中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且立足当代,结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导言》中寻求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
不足40年,作为一个年轻
的学科,在发展中不断完
善,在摸索中逐渐向前。
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
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
体系,但是在凸显学科特
色、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方面,我们一刻都不能懈
怠,要以夯实学科的理论
根基,体现学科的时代性
特征为重要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
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建设。我们既需要
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的发展,也需要用发
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
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思
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因
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马
克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从经典著作着手,掌握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
点和方法,领会马克思主
义的精神实质,并且能够
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马克
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的最新成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以下简称《导
言》)是马克思青年时期
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这篇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
内涵,很多学者认为它是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开篇之作。因此,这
篇文章是研究马克思主义
经典文献中思想政治教育
意蕴的必选篇目,也是首
要篇目。
本书在绪论中首先向读
者介绍了研究现状、基本
思路、方法等内容,相当
于为整本书做了一个简影
,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
研究的整体情况。之后便
以渐进的形式展开,从写
作背景出发,去探寻《导
言》形成的各项条件,进
而对文中主要内容进行详
细介绍,以帮助读者对这
篇文章本身形成基本认识
。然后聚焦在思想政治教
育的学科视角,去挖掘《
导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基本论断,并对这些论
断分别进行剖析,解读其
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揭
示这些思想的内在逻辑。
当然研究并未止步于此,
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梳理
了后来人对《导言》中思
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并且立足当代,结
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导
言》中寻求启示。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深
刻认识到要更透彻地解读
这篇文章及其思想政治教
育意蕴,需要深入了解西
方的历史文化,需要全面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
展历史,需要研究诸如黑
格尔、费尔巴哈、青年黑
格尔派等的思想,也需要
立足于当下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从《
导言》中汲取更多营养,
并以更好的方式将这些营
养消化吸收,以促进思想
政治教育学科的稳健与长
足发展。
笔者深知当前做的还只
是冰山一角,这项研究将
持续下去。在此恳切地请
求读者对本书中观点、结
构、文字等方面可能存在
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批评并
加以指正,由衷感谢!
张小秋
2022年8月
张小秋,女,1987年生,吉林扶余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写作背景
第一节 历史文化渊源
第二节 社会发展实际
第三节 理论发展状况
第四节 马克思的成长经历与思想发展
第三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批判: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第二节 政治批判:对德国现状的批判
第三节 哲学批判: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第四节 人的解放:一切批判的最终归宿
第四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
第一节 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第二节 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而是激情的头脑
第三节 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
第四节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第五节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第六节 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
第七节 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第五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第一节 终极旨趣:“人的解放”
第二节 精神条件:“彻底的理论”
第三节 物质基础:“实践需要”
第四节 主体力量:“无产阶级”
第五节 主要手段:“彻底的批判”
第六节 鲜明品格:“大无畏精神”
第六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对宗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对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对启蒙和唤醒人民群众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节 对理论与群众相结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节 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节 对宣传鼓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七节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七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坚定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
第二节 强化实践锻炼,提升自身本领
第三节 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教育艺术
第四节 提振精神状态,增强教育自信
参考文献
后记